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

24.12.2014  14:00

  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厚,一是具有地质独特的自然风光泸沽湖、螺髻山;二是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及原生态民族文化优势。彝族的“朵洛荷”,摩梭人的母系风情歌舞;三是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会理皎平渡—彝海结盟;四是宗教文化;五是尖端的科技文化—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思想意识欠开发,加上交通设施不配套,旅游资源整合不力等,虽然经多年努力,仍处于开发、发展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与云南等文化旅游产业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的地方相比,凉山州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相当的不足,但后发优势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目前,旅游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入,贫困地区就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阿什老轨表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需要重要的平台来牵引,近几年来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通过“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的重大举措来推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扶贫和旅游工作,但把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搞还是空白,如果在凉山州11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试验成功,不仅可以取得“一石多鸟”的效果,还将为国家特殊连片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社会稳定,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一条新路。

  阿什老轨建议,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纳入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设立的“旅游扶贫试验区”的重点扶贫范围,在凉山州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设立“旅游扶贫试验区”请求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加大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