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芦山灾后:只为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23.04.2014  16:06

去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他们顾不得清点自家受损情况,第一时间来到群众身边,抢险救灾,组织安置,为慌乱的人们带去希望;重建伊始,他们绞尽脑汁,设计新村重建办法,挨个走访农户,只求一个让更多人满意的最大公约数;再度出发,他们将目光投向农村产业,为万千农户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明天而努力。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干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在抢险救灾、安置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推广轻钢房入户“套近乎

 

我家新房约210平方米,常规的水泥砖混结构房屋造价每平方米1050元左右,轻钢房每平方米只要650元,节约了一大笔钱。4月15日,指着自家正在砌砖填充的轻钢房,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重建户骆开珍乐呵呵地说。

 

烟溪口村新村安置点,是宝兴县所有新村聚居点中,唯一一个几乎整体全部采用轻钢结构,抗震等级达8级9度的新村聚居点。4月20日前,该村40余套轻钢房全部达到入住水平。

 

轻钢房质量好价格低,最适合重建。但由于是新事物,很多村民都不理解不支持,只有挨个上门去 ‘套近乎’、做工作。”烟溪口村的农房重建顺利开展,该村自建委主任冯成出力不少。为此,他没少和重建户“拉关系、套近乎”。每天冯成早出晚归,重建工地和农户家中两头跑。不但动手帮农户建过渡房、搭猪圈,还在困难户建房缺砂石时帮忙解决砂石,缺劳力又动员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去帮忙。和农户有了情感共鸣,再耐心宣讲重建政策,带着重建户到轻钢样板房建设现场参观,实地感受房屋的牢固结构。

 

终于,纳入安置点的45户重建户都表示愿意选择轻钢房。最让冯成高兴的是,原本没有规划的十几户自建房的散建户也主动选择了轻钢房。“我是一名党员,既然大家信任我,为村民做点事是应该的,大家能早日住上新房就好。”冯成说。

 

干部点子多初步见成效

 

王伯帮我们培训考到驾照,以后骑车赶场、卖点农作物也理直气壮了。”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村民小张说出了43名村民的心声。“王伯”名叫王长佃,今年63岁,是雅安市公安局退休返聘民警,也是派驻芦山县思延乡联村帮扶联络员。因深入村组,帮农户解决难题,他被当地群众热情地称为“王伯”。

 

思延乡用摩托车代步的村民较多,但一些村民长期无证驾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走访后,王长佃发现很多村民因不会操作电脑,交了两三次考试费都没考过。于是王长佃积极联系培训场地,在工作之余和在村干部一起组织针对性培训。一个多月后,参训的43名村民都顺利通过考试,考取了驾驶执照。

 

思延乡一名乐姓村民,在当地收购生猪运到雨城区大兴镇卖挣差价,却苦于不了解进城需办入城证的相关规定,车辆多次被扣。王长佃知道后,在向他讲解相关规定后,帮他办了长期入城证,为其致富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灾后重建中,有人从细节上下工夫,帮农户致富解忧;有人则着眼于发展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葡萄园离我家就几百米,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160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我很满意。”在芦山县飞仙关镇,和凤凰新村面对面的,便是投资1900余万元、占地近百亩的葡萄园,40岁的村民张琼便在此务工。

 

安居还得乐业,住上新房后,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当地干部思考的新问题。

 

发展葡萄产业便是我们的选择。”飞仙关镇凤凰村村支书李智说,为打消村民的疑惑,葡萄产业采取了分步走战略:首先建立百亩示范基地,让大家在务工的过程中学技术看效果。之后再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三年后这片葡萄园将初见成效,可以带动发展2000亩优质商品葡萄,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李智说,除葡萄产业,村上还要发展800亩茶叶,因种植季节已过,目前只栽了100亩,下半年一定要把另外700亩种上。“说实话,我肠胃炎复发好久了,天天跑现场人都要累垮了。但我只希望早点把新村、产业的重建做完,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四川农村日报 廖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