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灾区人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正在成为现实
雅安灾区新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雅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农业发展了,农村变美了,乡村旅游火爆了……初冬时节,走进雅安,一座座如画新村正在灾区大地上展现,灾区群众在新家园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雅安市围绕“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总体思路,雅安市积极探索农业农村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推进“3+1”农业农村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经济走廊建设,以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和雅蔬、雅鱼、雅椒为代表的“5+3”“雅字号”特色优势产业正逐步崛起,为灾后雅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同步奔康注入了全新力量。
搬新家开启新生活
11月14日,正值周末,“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聚居点十分热闹。
“一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就热闹得很。”月兰茶楼老板娘雷光玉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讲述震后新生活。
雷光玉家一楼一底的房子,砖木结构,青瓦屋面,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入户路两边各有一小块菜地,月兰茶楼的招牌在门前迎风而立。一楼开茶楼兼营小超市,二楼自住,装修得跟城里房屋差不多。
不仅是雷光玉家,在白伙新村聚居点,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新居如明珠散落在山水间,房前屋后的格桑花随风摇曳。聚居点前方的荷塘,成为当地群众和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地震造成白伙组124户房屋倒塌或不能居住,31户房屋严重受损需维修加固。”白伙聚居点自管委主任张兰坪介绍说,没想到一年多时间新村就建起来了。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雅安市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放在突出和优先位置首位推进,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相结合,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截至目前,全市78792户农房重建已全面完成。在困难群众帮扶方面,雅安市通过政府兜底,625户特困户已于2014年春节前入住新居;通过综合帮扶,4482户困难群众建房已于2014年4月20日前全部完工;159396户农房维修加固已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全市232个新村聚居点已建成。
住新家发展新产业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灾后重建中,产业重建和住房重建同步推进。
农房建设并没有简单地原地“起立”,而是着眼长远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注重与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重建优化提升农房质量、基础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建设美丽新村,为未来科学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老板,给我拿点薄膜。”11月5日,正值汉源县马烈乡的赶集日,场镇上,新合村村民黄朝琼在新家的小超市里忙得不可开交。当天,她营业收入1000多元,纯收入200余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黄朝琼家的土坯房严重受损,在跟村民调换了土地后,一家人在豆腐石(小地名)场镇的马路边建起了新房,并在新房一楼开起了小超市。超市营业一年多了,生意不错。
“等以后有了闲钱,就不出去打工了,把负二楼做成养猪场,在家里养几十头猪;再管理好10来亩核桃树;等轿顶山开发出来了,还要开家庭旅馆……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黄朝琼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汉源群众开启幸福美丽新生活的背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竞相争艳的梨花、桃花,生态采摘的乐趣,让汉源县的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当荥经县“天麻王”以高价被收购,荥经的天麻种植闯出了一片广阔市场;在茶园飘香的名山区,茶商们把优质的蒙顶山茶运送到全国各地,蒙顶山茶逐渐叫响了名头;昔日的震中芦山县,1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正在逐渐成形,一些群众已经享受到丰收的喜悦;二郎山下的天全县,冷水鱼养殖产业开启了生态养殖的致富之门;熊猫古城宝兴县,中药材产业正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大渡河畔,一条黄果柑长廊泛着金光,产量将达到4万吨以上,产值过亿元;成都援建的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蓝酶基地建设,雅安人在本地就能吃到新鲜的蓝酶……
灾后恢复重建中,雅安市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打好灾后恢复重建“硬仗”的同时,大力调整和发展产业,补上经济发展的“欠账”,并守住雅安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不仅让灾区群众安居乐业,又让雅安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有理由相信,待到三年重建任务结束之时,雅安灾区的房屋更坚固、道路更通达、设施更完善、家园更安全、美丽,雅安人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通讯员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