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护航

20.04.2016  10:00

 

      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地震。三年来,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中,雅安市公安民警用他们的坚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更用自己的努力展示了灾区公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创佳绩的决心。

      以下是最基层公安民警的故事,从点滴之间还原公安的这三年,展示灾区公安民警的无畏和奉献。     

 

为保障道路畅通而日夜不休

讲述人: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多营中队负责人李勇腱

 

  “‘重建工程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现在的不便就是为了以后长久的方便。’这就是在过去三年中,我们面对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4月10日,虽然常态化的道路交通管制措施早已解除,但李勇腱和同事们仍然时刻绷紧着神经,密切关注着国道318线多营至芦山段的交通状况。

      李勇腱所在的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多营中队,辖区以国道318线为主,是从主城区往西进入天全、芦山乃至宝兴的重要通道。

      道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4·20”地震发生后,国道318线多营至芦山段道路成为了抗震救灾生命线,更灾后重建的希望线。

      地震发生三年来的每一天,这一路段都面临着数十倍于道路设计标准、数倍于日常通行量的车流压力,李勇腱和中队的同事们始终坚守在交通保畅的第一线,为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勇腱说,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地震发生都已经三年了。虽然如此,但在从2013年4月20日开始的一幕幕场景又一次清晰起来。

      地震发生那天,国道318线大深溪路段,山石密密匝匝飞下,正在道路上行驶的多辆机动车受损严重。交通管制,抢救伤员……灾情就是命令,交警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抗震救灾中,国道318线多营至飞仙关段成为了“生命线”,为保抗震救灾车辆、人员的顺畅通行,交警24小时坚守岗位,不是他们不惦记同样受灾的家人,而是他们知道这里更需要他们。

      在灾后重建里,既要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也要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面对这样本就是矛盾的工作目标,交警日夜开展交通管制,“骂没少挨”。

      回顾过去的三年,李勇腱只说了一个字:忙。也正是这个字,准确地诠释了公安交警三年来保障全市道路安全畅通

的工作状态。

      对于交警来说,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有的只是周而复始雷打不动的“三班倒”。

      目前,多营中队共有警力24人,分成3个班轮换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春节、国庆大假或是周末的概念更加清晰,不是因为可以无忧无虑的放松休息,而是因为节假日增加的车流人流不允许他们休息,有的只是加班、加班、再加班。

      这样的轮班制还只是在道路交通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果遇到严重堵车、交通事故、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原本该轮换休息的民警也会被第一时间安排工作,每个人只能无条件地迅速回到工作岗位。

      轮班休息得不到保证,在工作中岗位上吃饭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由于道路保畅工作压力大,正常情况下,民警们会采用轮换的方式吃饭,每次两三个人,而其余的警力则必须坚持工作,直到被轮换回中队。一般来说,多营中队的一顿中午饭可以吃上两个多小时,饭菜是热了又冷,冷了又热,同时还要求吃饭的民警必须要“抢时间”。

      在遇到堵车等突发情况,吃上一口热饭就成了民警们的奢望。路上的工作身不由己,遇上堵车、事故等情况后,民警就必须全力以赴将道路疏通,这样一来错过吃饭时间在所难免,所以饼干、蛋黄派、矿泉水等干粮早已成为了警车上的“标配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采访后记:

      4月10日是周日,但对李勇腱的采访是在国道318线路边进行的,就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还在不断通过对讲机安排部署道路保畅工作。

      三年来,国道318线多营至飞仙关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最初的抗震救灾生命线到后来的灾后重建运输线,这一线路的身份发生着变化,但坚守在这里的人和巨大的交通压力从来不曾改变。

      从抗震救灾的巨大车流到灾后重建的满天尘土,如今的国道318线多营至飞仙关段已经旧貌换新颜。

      顺河特大桥建成了,从城区到多营段的双向六车道可以媲美一级公路。

      多营绕城段打通了,引路出镇后过境车辆不再从多营场镇穿镇而过。

      大深溪路段变宽了,虽然受地形限制,但能加宽的地方尽量加宽,使得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这样的变化,李勇腱和同事们是亲历者。

      现在,面对着修建一新的道路,李勇腱和同事们又有了新的压力。新道路刚刚投入使用不久,不少交通标志标牌和道路安防设施还不齐备,路况更好了车辆的时速也提高了,这就使李勇腱和同事们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更要注重确保交通安全。

 

 

为重建工程建设殚精竭虑

讲述人:宝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王博

 

      宝兴县,由于其毗邻震中芦山,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灾严重,一度成为孤岛。

      在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由于工程项目多、涉及面广,个别违法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重建工地。面对这样的情况,宝兴县公安机关切实担负公安主责,以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重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己任,查处了很多涉及灾后重建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宝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王博讲述一起让他记忆深刻的案件。

      那是在2014年6月,宝兴县陇东镇境内的一处灾后恢复重建工地连续发生工程机具燃油被盗的案件,案件的发生给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在接到群众报警后,宝兴县公安局陇东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了现场。但由于案发当日雨势较大,案发现场很多痕迹被冲刷掉了,民警在现场经过细致勘查,也没提取到有用的线索,案件侦破陷入困境。

      虽然在经过现场勘查后并无收获,但民警分析,1400多升的柴油,不借助汽车是不可能将这么多的油从这陡峭的山上运输出去的。于是,民警调转思路对车辆可能出入的路段进行分析。     

      新的侦查方向确定,民警便利用沿线的多个摄像头对上矿山的公路进行排查。但令民警没想到的是,由于案发当晚天气状况很差,几个重要的监控视频根本无法给民警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案侦工作艰难推进的时候,陇东派出所又一次接到报警,另一个灾后重建施工点上挖掘机油箱里的柴油再次被盗,被盗的柴油大约有600多升。

      相邻的几个工地柴油多次被盗,民警分析认为这一系列案件应该是同一伙人所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广大群众中寻找破案线索。

      最终,在广泛、艰难的走访调查中,有群众反映在案发当晚目击到一辆可疑的皮卡车,但由于是夜间并未看清车牌。虽然群众提供的信息较为模糊,但还是给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突破口,民警决定在主要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进行盘查。

      顶着盛夏的高温,宝兴县公安局的民警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每一个可能出现可疑车辆的路口,对来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盘查。一天,两天,三天……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民警依然没有发现可疑车辆和人员。难道犯罪嫌疑人已经有所察觉?正当民警怀疑是否已经打草惊蛇时,7月23号晚上11点左右,一辆货车与正在巡逻的民警擦肩而过,就在这一瞬间,这辆货车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民警发现货车上运载着装油的油桶,油桶上面覆盖了白色油布。深夜行车,车上载了油桶,这些迹象都让民警觉得这辆货车十分可疑,于是民警决定上前一探究竟。但就在民警拦截该货车的时候,该车突然加速冲关而过,民警随即紧随其后进行查找,并通知其他警力在宝兴县城入口处设卡,对嫌疑车辆进行拦截。

      然而,直到两个方向的民警汇合,都没有再发现嫌疑货车的踪迹,民警很困惑,这辆车到底到哪去了?经过分析,民警想到沿线唯一只有一条通往明礼的岔路。随后,民警立即往明礼方向追击,却仍然没有发现可疑车辆。

      就在此时,民警接到对嫌疑车辆的查询信息,嫌疑车辆车主周某进入了民警的视线。随即,民警前往周某家中,正巧发现嫌疑车辆就停在院内,车上还有一股浓烈的柴油味。

      随即,周某被控制,很快便交代其为夏某、罗某和张某提供车辆,夏某等三人对工程机具内的柴油进行盗窃的事实。随后,夏某等三人相继抓捕归案,这一系列针对重建工程内挖掘机等工程机具盗窃燃油的案件顺利告破。案件的成功侦破有力地维护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施工。

 

采访后记:

      这样一起案件,只是全市公安机关严打涉灾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的一个案例。在过去的三年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面对着心急如焚的重建施工单位负责人,公安民警忠实履行着公安主责,严打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重建的顺利进行。

      这样一起案件侦破,背后是公安民警细致缜密的分析,更是大家一个多月的坚持不懈。

      在黑夜中,民警不间断设卡对可疑车辆排查,纵使汗水湿透衣被、蚊虫叮咬难受。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一起起案件得以顺利侦破,让灾后恢复重建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如今,在严打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征途上,全市公安民警没有丝毫懈怠,始终砥砺向前。

 

为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勇于担当

讲述人芦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袁志敏

 

      4月10日是周日,原本以为在这个周末休息日中,芦山县公安局大多数民警都应该没上班。然而走进芦山县公安局办公楼,看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几乎每个办公室内都有民警在工作,和平时无异。

      “芦山是‘4·20’地震的震中,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地放弃休息日坚持工作。”芦山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用‘5+2’‘白加黑’来形容我们的工作再贴切不过了。这样的工作状态从地震以来一直如此。”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公安机关则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主力军。仅在芦山县就有800多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了保障这些重建项目的顺利进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芦山县公安局专门成立了涉灾案件处置应急机动组,由局长亲自抓,分管副局长具体办,抽调精干警力全力维护灾后恢复重建秩序。

      在芦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袁志敏讲述了处置一般影响灾后重建施工行为的流程。首先在接到报警后会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原因,群众诉求等情况;到达现场后维护现场及周边秩序,与其他有关部门协作开展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引导其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依法进行处置。

  这样的流程看似比较简单,但实际工作中,民警们处置一个警情往往就需要大半天甚至是一整天的时间,有时如果要依法对事件中涉嫌违法犯罪人员采取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强制措施的,还要进行调查取证和依法处理,这一套程序下来,早已是夜深人静。

      最能检验能力和水平的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对于这句话,芦山县公安局的民警们体会最深。公安机关原本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法律的规定开展工作,目的是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现实情况是公安机关往往成为了矛盾的汇聚点。

  其实,芦山县公安局的大多数民警都是芦山本地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自己的朋友甚至亲属,袁志敏就曾依法将自己的一位亲属送进了拘留所,而他也由此多了一个“六亲不认”的“头衔”。“不管什么人,任何诉求都应该通过合法的渠道来反映,违法就必须要付出代价,不能因为是我的亲属就可以特殊对待。”说到这件事,袁志敏心里觉得对亲属有些不好意思,但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错,而且他必须这么做,“灾后重建需要和谐、稳定的大环境,只有面对任何人、任何行为都以法律这一个标准来衡量,才能让社会信服、让群众信服,从而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

 

采访后记:

      在芦山,有着数量众多的重建项目,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三年来芦山公安的主要工作。

      面对部分群众采用极端方式表达自己诉求、争取自身利益的情况,唯有勇于担当、秉公执法,才能依法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重建秩序。

      勇于担当,秉公执法。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芦山公安的大部分民警同时也是受灾群众,他们的亲人、朋友大多在芦山,在执法办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感纠葛。然而,民警们始终以大局为重、始终坚守着法律底线,干了不少工作,背了不少骂名,而更多的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赞誉。

      现在,看着芦山的面貌焕然一新,民警们都觉得,三年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群众的需要就是工作的方向

讲述人:芦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芦阳派出所所长孟俊蓉

 

      地震发生三年来,从抗震救灾到过渡安置再到灾后恢复重建,孟俊蓉始终在芦山县城区派出所所长的岗位上工作着。

      不久前,再次见到孟俊蓉是她在公安局开会之后,“更加干练了”这是短短几分钟的见面她留给记者的印象。

  地震发生过后,她日夜穿梭于集中安置点和各个重建现场,家中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她却少有时间关心家里的重建,更难得与在外读书的孩子共享天伦。

      说起家人和孩子,孟俊蓉的话比较简单,但回忆起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孟俊蓉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在那段时间里她最大的体会就是“警民携手,共克时艰”。

  在震后抢险救援的第一时间,警民携手使很多生命得到救援;在辖区内的每一个安置点,警民携手可以让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警民携手则让矛盾调解更高效……“警民鱼水情,在大灾面前这样的关系更加紧密。”孟俊蓉说。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孟俊蓉很快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抢险救援的工作中。

      在老城区东小街,孟俊蓉接到社区干部的报警,说有一位老人被困在危楼中,急需救援。孟俊蓉立即带领民警前往救援,看到警察的到来,周围的群众喊道:“警察来了!老人有救了!

  然而,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要冲进已经成为危房的房屋中救人谈何容易,伴随着不时袭来的余震,房屋也在左右摇晃。为了救人,民警们小心地绕过倒塌的楼道,冲到楼上,找到了老人。然而,任凭民警们无论如何劝,这位80多岁的老人就是不动身,说是要守着家,老人的家人在楼下急得哭成一团,不知所措。

  “我当时决定立即将老人转移。”孟俊蓉说,“命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家?”于是,孟俊蓉和民警们不由分说,迅速将老人转移出危楼,离开了危险区域。

  安顿好老人,孟俊蓉和同事们又继续挨门逐户地巡查。晚上10点,芦山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克芳找到孟俊蓉说,在北街原卫生防疫站旁边的楼房三楼上,还有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困在那里。

  警情就是命令,孟俊蓉立即带领民警前去救援,当时供电还没恢复,民警们摸索着绕开楼梯间垮塌的墙体,跑上楼挨家挨户搜索并大声呼喊:“还有谁在楼上?”突然,从一扇门后传来小声的应答声,民警们立即踢开房门进行救援,大家找来几根木棒做成简易担架,将两位老人送到安置点。

  在安置点,孟俊蓉看到两位老人冷得瑟瑟发抖,她转身跑进危楼,给他们抱来被褥。后来,孟俊蓉又了解到身患疾病的老人药还放在家中,孟俊蓉又摸黑进入危房帮老人拿药,中途还险些被一块混凝土砸中。

  地震当天,芦阳派出所民警救出被困群众20余人,疏散群众3000余人,抢救财物价值40余万元,同时还帮助受灾群众在县城空旷安全地带搭建简易大篷4个,安置周围群众120多户300多人。直到深夜回到派出所,孟俊蓉才吃到了这一天的第一顿饭——一盒方便面。

  当晚,借着吃方便面的时间,孟俊蓉召集全所民警开了一个短会,告诉大家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救援、安置、重建,今后的任务一个比一个艰巨。”为了防止不法人员趁火打劫,孟俊蓉将所有警力分成了5个组,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开展街面巡逻,摸排灾情,严密把守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重点部位。在县城21个安置点启动帐篷警务室,把警力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忙完这一切,孟俊蓉才想到亲人,翻开手机她看到哥哥发来的短信:“父母亲安好,他们住在体育馆安置点帐篷里。保重!”一个报平安的短信,让孟俊蓉潸然泪下,她知道父亲是会理解她的,因为在灾难面前她一心为民,没有让父亲曾佩戴过的警徽蒙尘。

 

采访后记:

      孟俊蓉,一位基层公安派出所的所长,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带领着全所警力投入到抢救群众的战斗中,群众的安全高于一切,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孟俊蓉一样,在三年前那场地动山摇之后,全市的公安民警、武警和消防官兵都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救援生命、保通道路、抢救群众财物、恢复社会秩序……每一个人都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舍生忘死让每一位群众动容。

      就在公安民警为抗震救灾奔忙的时候,来自群众的行动和话语也让每一个人感动。有的人,主动向救援人员提供线索,引导救援人员前往救援;有的人,主动加入抢险救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队伍,和公安民警并肩战斗;有的人,将家中仅存的一些粮食拿出来,他们说“不让他们吃饱,谁来保护我们?”……

      这就是在大灾面前的警民深情,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全市公安民警的抗震救灾工作更加顺利。

 

 

山洪之中为了每一个人的安全而奔走呼喊

讲述人:石棉县公安局新棉派出所所长刘树祥

 

      2013年7月4日晚间,越来越大的暴雨让石棉县公安局回隆派出所的民警们进入了战斗状态,查看灾情、疏散转移群众、救援被困人员、帮助群众查找财物、协助开展交通管制……警服被雨水淋湿、被汗水浸湿,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在时任回隆派出所所长的刘树祥看来,这样急的大雨多年难遇,就是在这多年难遇的大雨中,他度过了让他终生难忘的几天。

 

      7月4日晚上7点,石棉县下起了雷雨,正在所里值班的回隆派出所所长刘树祥忧心忡忡,这个雨可别再下大了。

      然而,事与愿违。在随后的1个小时里,降雨的量级不断加大,到晚上8点左右,回隆已经被倾盆大雨笼罩。

      “雨下这么大,我们要到国道108线去看看,不晓得路上的情况如何。”刘树祥和民警刘洪换好筒靴、穿上雨衣之后就冲出了派出所,辖区内的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刘树祥都了熟于心,他们此行就是要对国道108线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

      在回隆村幺占组,一条小溪的水量很大,水中还夹杂着大量的泥石,刘树祥开启警灯,用喊话器提醒沿线群众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随后民警继续巡至217桥时,发现桥头住户樊贵林家对面公路上已经滑下大量泥沙,眼看快要阻断108国道了,刘树祥立即下车跑进樊贵林的家,告知樊贵林外面的情况,让他们一家人迅速朝高处撤离。

      一路上,刘树祥和民警刘洪看到危险就会喊话提醒,对于直接受到威胁的群众他们则会停下警车,反复给群众做工作,让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

      连续几个小时的奔波和呼喊,刘树祥和刘洪的嗓子已经嘶哑,但每当他们看到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他们仍会扯着嗓子招呼群众注意安全。“当时雨很大,洪水的声音也很响,我们不大声喊群众根本听不到。”刘树祥回忆说。

      随后,刘树祥将灾情向上报告,并根据国道108线的受损情况,与有关人员一道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安全。与此同时,回隆派出所所有的民警也从不同的方向向派出所集结,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在随后的抗洪抢险中,刘树祥带领回隆派出所的民警们和其他警力一道全力以赴。

      在上河坝受灾点,有群众发现南桠河边上有一具遇难者遗体。由于其位置处于南桠河边,距离国道线有两百多米的高差,下到河边需要通过大片的山洪淤积区,异常危险。民警和其他救援人员一道,牵着绳子一步一步踩着大石块来到南桠河边。到达河边后,救援人员将遗体装袋,众人肩扛手提将其抬到了公路,遇难者家属到达现场指认出是亲人后,悲痛不已之外,也不忘对救援民警说了声:“谢谢你们!

      “得到一句群众的感谢,我们连续几十个小时的奋战都是值得的。”刘树祥说。

 

采访后记

      灾难面前民警的义无反顾,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山洪的轰鸣是那样的大,而民警的呼喊必须盖过它。

      泥石流的现场一片狼藉,而民警的脚步必须向前。

      面对山洪泥石流,民警逆流而上,为了每一个人的安全。

      面对在山洪中逝去的生命,民警不惧艰险,只为逝者的尊严。

      这就是公安民警,不论何时何地,面对山洪泥石流他们总是逆流而上,为群众带去希望。

     

 

不同三面锦旗同一颗感恩的心

讲述人:石棉县公安局栗子坪派出所指导员、栗子坪交警中队中队长林志杰

      林志杰在拖乌山已经“”了3年,冬天冰雪封山,夏天暴雨侵蚀,这样的情况早已是林志杰和同事们面临的常态。

      每到冬季,降雪降温天气总是会让拖乌山有那么一段时间通行艰难。面对冰雪,林志杰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路上,成为皑皑拖乌山上移动的路标,指示着过往车辆回家的方向。

 

      说到拖乌山上的感动,今年2月初收到的三面锦旗让林志杰感慨万千:“虽说服务群众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群众能够想起我们的好,这真的让我们很感动,再苦再累都值得。

      2月1日、2日,石棉县公安局栗子坪派出所、交警中队相继接到群众送来的三面锦旗,这是群众对民警在冰雪天气迅速出警,为他们排忧解难表达的感谢之情。

      在一面锦旗上写着“执法为民 热情服务 廉明高效 扶危解困”,这是一位过路商人表达的谢意,这16个字真切地反映出民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事情还要从2016年1月18日说起,栗子坪交警中队的报警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着急:“民警同志,我的车在拖乌山上翻了,麻烦你们快来。

      接警后,民警随即出发,前往事发地点。

      在现场,民警发现一辆小型厢式货车侧翻在路边,货箱受损严重,车上运载的玉器、翡翠等物件四处散落,车主和随行人员正忙着收纳货物。

      看到民警到来,车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你们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在询问相关情况和进行现场勘查后,车主向民警求助。由于车上物件贵重,而货车在事故中受损需维修,所以希望民警能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妥善存放货物,待车辆修好后再运走。

      面对群众的求助,民警随即决定将派出所的一个车库腾出来,供其临时存放货物。在货物入库后,民警还对存放货物的车库进行24小时监控。

      从1月18日事故发生到1月22日车主修好车将货运走,价值不菲的货物一直完好地保存在栗子坪派出所的车库中。临走时,车主拉着民警的手,感激地说:“你们真是为群众扶危解困的好警察。

      在安全到达目的地后,车主怀着感激之情制作了锦旗,并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民警手中,感谢民警在危难之际提供的无私帮助。

 

采访后记:

      鲜红的锦旗,既是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感谢,更是对在风雪之中坚守岗位的民警们最好的褒奖。

      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警民一家亲的故事。

      在冰雪封路的拖乌山上,公安民警用忠诚和坚守,生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而在受到帮助脱离困境后,心怀着对民警无私救助的感恩,群众穿越千山万水将一面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

      感谢无须当面表达,此时无声胜有声。

     

外树形象  比武拉练赛场展英姿

讲述人:雨城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李昊南

      回想起三年前的刻苦训练和比武竞赛,李昊南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只要我们不甘人后、努力拼搏,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正如李昊南所说,在人员、装备各个方面没有优势的雅安公安,正是凭着这股拼劲在全省的比武竞赛中战胜诸多强队,取得了特警比武团体全省第四名的佳绩。

 

      “4·20”芦山强烈地震前,雅安公安机关还没有一支成建制的特巡警队伍。为了参加全省的公安机关特巡警“四大项”练兵比武,我市从全市公安机关中抽调的优秀民警集结在一起,进行特训。

  然而,刚刚集结训练了两周,地震就发生了。特训队员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训练被迫暂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转入正轨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再次集结,迅速投入训练,但诸如队员在抗震救灾中连续作战疲劳不堪、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等困难成为了正常训练的“拦路虎”。

  硬件不足的问题有“土办法”解决,依托现有的条件,特训迅速展开。

  没有射击掩体,队员们在地面上打个洞、撑上木条;没有枪托体,队员们找来几个石头砖块自己垒;没有模拟突击训练房,队员们就在地面画几条线当做墙体;缺少射击场地,队员们就抓住每一次训练的机会练习,有时一整天都泡在靶场,从早上6点多开始,直到晚上天黑连靶纸都已经看不清;训练用弹不足,队员们就更多地练习走位、练习举枪、练习瞄准,力求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为准确射击打下基础……

      硬件不足想方设法解决,软件上的差距则需要每一个人咬牙训练。面对基本没有特警基础的参训队员,面对复杂繁重的竞赛科目和迫在眉睫的赛期,如何尽快提高队员体能?唯一的办法就是练,高强度地训练。

  经过反复论证,特训队决定用特战队员的训练标准强化训练——1分钟极限训练、2组十公里越野、10组俯卧撑……最初的高强度训练让队员们完全吃不消,思想压力大,身体机能达到极限;高温下的剧烈运动让队员们几近虚脱,汗水将训练服浸透,烈日将汗水反复晒干……最终,经过两周的“魔鬼式”训练,参训队员各项训练指标达标,提前一周进入完全战备状态。

      比武场上,收获的累累硕果证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全省公安机关特巡警“四大项”练兵比武场上,雅安公安民警挑战极限,夺得了全省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在赛前谁都不敢预想。

  优异的比赛成绩回报了民警们艰辛付出。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李昊南和战友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为了荣誉,为了给雅安公安争口气!

     

采访后记:

      比武之后,李昊南和其他民警一样,每天投入到繁琐的日常勤务工作当中。

      以赛促练,参加比武不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更是要通过比武提高队伍战斗力,更好履行公安职责。

      三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做到了。在“赶考”中全市公安不断锤炼着队伍,不断提高践行公安主业、服务群众的能力。

      从灾区走向演兵场,雅安公安从一个战场走向了另一个战场。在灾区检验了队伍,更要到全省比武的舞台上争夺名次。

      从抗震救灾一路走来,雅安公安学会了在灾难中坚强;从抗洪抢险一路走来,雅安公安学会了在坚强中成长;从全省公安机关比武的演兵场上下来,雅安公安在成长中愈发强大。

  对于公安工作来说,取得优异的比武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重从快打击违法犯罪、第一时间救助群众……这些更能够体现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经过了灾难的洗礼,经过了比武竞赛的历练,雅安公安更有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强有力打击违法犯罪,更积极主动回应群众需求。

 

   

 

 

内强素质  集中训练打造过硬队伍

讲述人:雅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政委 马晓松

      采用全脱产、全封闭、军事化的形式进行专题教育学习培训,包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谢忠华在内的市公安局领导,各分县局党委班子及市公安局机关全体中层干部共计140余人,不讲身份、不讲条件、不讲特殊,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投入专题学习和训练中,这还是第一次。

      这样的集训给曾经担任过联合国维和警察的马晓松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我就想起了我当年在警校的生活,随着十几年工作过后,慢慢自己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了。跑一下早操自己找到了以前的感觉。

     

      2015年5月26日,芦山县雅安市政法干警培训基地,一阵急促的哨声响起。

      市公安局领导、各分县局党委班子和市局机关全体中层干部共计140余人整齐列队,不讲身份、不讲条件、不讲特殊,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开展专题学习和训练。

      一声声熟悉的口令,仿佛让这些学员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他们个个集中精力很快的就进入了训练状态,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这次培训。         

      当晚,市公安局党委对全体学员召开动员大会,宣布了培训的要求和纪律。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集中学习培训需重点解决践行严以修身,务必“带兵先带将”的标准;践行严以用权,务必“治警先治长”的要求;践行严以律己,务必“追责先明责”的规定;更加应该静心思考作为雅安公安队伍的脊梁,作为公安主官、作为干部的责任。

      每天清晨6点,迎着第一缕晨曦,在嘹亮的口哨声中,参训队员迅速整理内务、十分钟内,叠军备、洗漱、整理着装、集合早操,一切井然有序。

      点名后,指挥员对于集合情况进行集体讲评,一名局领导作为普通参训人员,因着装不规范被当众点名通报,让全体学员感受到市局党委践行“”“”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在随后的队列训练中,细节成为了训练的重点。队伍的整齐最能体现一支队伍的气质和精神,作为人民警察就更需要这种气质和精神,来为百姓的平安保驾护航。参训学员认真领悟每一个步伐的要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力争用努力的训练走出人民警察的威武,迈出人民警察的精神。

      参训学员每天头顶烈日、脚踏热浪,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积极参加训练。立正、齐步走、半面向右转、敬礼……,这些熟悉的口令再次萦绕在集训队员耳边。有的队员年过半百,仍然一丝不苟地反复练习着每一个队列动作,有的轻伤不下火线认真训练,努力做到动作准确规范、整齐划一,在队列之中展素质、在训练之中显精神。

      通过三天的训练,促进了全市公安机关的队伍正规化建设,每一位学员在训练中都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和义务,更深刻的理解了“三严三实”的真正内涵,然参训队员不仅仅是在训练场上训练,本次培训会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从而使战训合一,更好的推动此次活动顺利的进行。

      这次培训会期间开展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党课,这堂党课是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谢忠华讲授的题为《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履职作表率》。谢忠华指出,践行“三严三实”,在现实工作中要勤学,打牢思想根基;立改,秉持知行合一;服从,执行制度维护团结;树德,保持高尚情操,真正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为党分忧,让党放心,就是公安队伍对党最大的忠诚,也是践行“三严三实”最好的体现。

      这次党课使得参训学员在思想上对“三严三实”的理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结合“三严三实”,他们又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出了全新的计划。

      通过此次教育培训不仅让“三严三实”工作深入人心,更为全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市公安机关今后将在“三严三实”的指引下,以“”和“”的标准打造做人立警之本,以“”和“”的标准坚守秉公用权之规,以“”和“”的标准建立履职尽责之功,在学习中规范行为,在厉行中展现作为,为平安雅安法治雅安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访后记

      队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三年来,一次又一次集训让全市公安机关在服务灾后恢复重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不断成长。

      通过训练,不仅让全市公安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还让全市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升,让公安队伍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需求,有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和保障,只有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才能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对此,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从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多个提升公安民警的能力,以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