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长:灾后重建绝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26.01.2014  13:16

1月22日,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越良在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间隙,做客四川在线民生直通车2014年省“两会”特别节目,就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雅安灾区安全温暖过冬和灾后重建,与大家进行交流,畅谈民生。

需过冬救助群众

已100%实现救助

主持人:当前正值隆冬时节,雅安灾区“暖冬行动”进展怎样,是如何确保高寒山区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

陈越良: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一项底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早安排部署。

首先,大力实施过渡安置房提升行动。在加快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的同时,按照“四防两保两加强”的要求,帮助受灾群众对过渡安置房进行保暖设施完善和提升。同时,对学校、医院保温保暖条件不具备的及时增添防寒保暖设施,改善学生学习和病员就医条件。

其次,及时储备和发放过冬资金物资。通过反复排查摸底和梳理,全市灾区需过冬救助的群众已100%实现救助。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5045万元,全部用于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立足防严寒、强保暖,加强物资储备,特别是可能大雪封山的高寒地区,提早储备了足够的发电设备、燃油、粮食和衣物等物资。截至1月10日,我市已经向受灾群众发放棉被55734床、棉衣4985件、棉裤25710条、毛毯5683床、电热毯2402床、粮食175.6吨、食用油46.23吨,发放救助金1037万元。同时,在边远、高寒山区乡镇储备足量的保暖救灾物资,以确保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及时就地实施受灾群众救助。

第三,强化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自“暖冬行动”启动以来,市、县(区)抽调纪检、重建办、督查等部门力量,组织开展交叉检查,不间断督查和暗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特别加大群众安全用火、用电等方面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不漏一户、不挨饿受冻一人。截至1月10日,全市4482户需进一步帮扶的困难群众住房已累计开工3927户,开工率87.7%;完工1773户,完工率39.6%;已入住579户,入住率12.9%,4月20日前将全部完工。由政府“兜底”的“三孤”人员、五保户等625户特困受灾群众,将在春节前搬新家,过新年。

迅速开创

灾后恢复重建新局面

主持人:去年底,雅安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的三个时间节点,春节即将来临,请您提前给我们透露一下第二个时间节点的相关工作。

陈越良:我们始终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保护生态、创新机制”的重建原则,在高水平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重建标准,把钱用在刀刃上,绝不搞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迅速开创灾后恢复重建新局面”的要求,市重建委及时制定了“围绕三个节点、开工一批项目”推进实施方案。经过市、县(区)共同努力,第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仪式已于去年12月25日顺利举行,集中开工17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01.6亿元。

目前,我市正按照第二个时间节点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并于26日举行第二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仪式。第二个时间节点重点是提高农房、城房的开工率,确保春节前农房开工率达到90%以上,城房开工率达到50%,相比第一个时间节点分别提高15%、10%,并进一步推进民生项目开工建设。4月20日前,灾后重建项目实现全面开工;7月20日前,即国务院发布《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一周年前,灾后重建项目实现全部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