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博物馆:历史在这里"触手可及"
[开栏的话]
“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震区文化设施受到损毁,经过两年的恢复重建,它们是否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能否成为灾区的文化新地标和灾区人民精神的新地标?本报记者兵分数路,探访芦山地震灾区文化恢复重建项目,感受它们的新生力量。
□本报记者 余如波
“你挖到了文物!战国虎首纹铜戈,它饰有精美的虎头纹浮雕纹饰……”7月23日,顶着夏日的热浪,5岁的姚析芮跟着外婆来到雅安市博物馆参观,立即被这里的观众参与互动模拟平台吸引住了。触摸屏上不断出现的精美文物,让小家伙的双手兴奋地点个不停。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雅安市博物馆土建工程、展陈设施和部分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经过近两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加固维修及陈列布展整体提升,今年1月博物馆向公众重新开放,很快便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中心”。
很神秘
3万多件藏品“藏”在两个柜子里
走进雅安市博物馆一楼,汉嘉神韵、辟疆拓土、汉风流被、雅风流韵、边茶藏马5个展厅,近500件各类文物、展品,将雅安作为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历史,系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雅安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告诉记者,经历了两次地震洗礼,如何有效保护馆藏文物成了重中之重,博物馆因此参与了工信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实施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我们采用了全新的防震展柜,对八级地震都能起到良好的缓释作用,保护文物不因碰撞、跌落而受损。”此外,该展柜还能与外部基本隔绝,形成“亚真空”环境,博物馆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内部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保证文物得到多方位、长时段的保护。
博物馆的科技含量,还体现在二楼展厅的全息柜中。两台足有一人多高的黑色柜子前围满了观众,顶部倒金字塔形的显示装置中,滚动播放着馆藏文物的影像。“我们有3万多件藏品,采用这种全息柜展示全息影像,不仅能呈现更多馆藏文物,还能把底部、背部细节展示给观众,让大家对展品的认识更加全面。”
最有趣
动动指尖“挖”出文物
在雅安市博物馆二楼展厅走廊上,四块观众参与互动模拟平台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观众可以根据触摸屏上显示的图片,参与文物知识竞答;也能根据文物的轮廓,将一块块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器物。“一边玩游戏,一边就吸收了很多知识。”市民杨昌林点赞道。
最有趣的当属虚拟考古。触摸屏上的考古工地被划分成几十个方格,点击方格能“发掘”出隐藏其中的文物,同时显示该文物的名称、年代和简介。值得一提的是,观众还能从方格中挖出塑料瓶、动物、灯具等物品,从而提醒人们考古过程中保护现场清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盗挖文物的危害等等。
这些新增的互动设施,极大提升了雅安市博物馆的人气。李炳中告诉记者,博物馆重新开放至今,日均接待近300名观众,远高于地震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