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好人故事汇——孝老爱亲好人

13.06.2014  10:31

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田坪村4组村民

李群枝

2006年,在帮邻村贫困妇女用机器撕玉米时,李群枝左手2根手指被打断,后来又萎缩了2根,左手基本残废。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当时,家里还有11岁的儿子、3岁的女儿、身患残疾的婆婆,面对困难,李群枝没有退缩,她选择不离不弃,对这个家庭负责到底。

8年来,她始终如一,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独自哺育两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尽力赡养残疾的婆婆和年迈的公公。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默默无闻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真爱的光芒。

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解放村2组村民

姜成秀

姜成秀的丈夫患有肺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农活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种地、卖菜,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家底,在丈夫一次次到成都治病的过程中,消耗殆尽。

祸不单行,如此艰难的时候,婆婆又病倒了。由于常年卧床,婆婆的四肢出现萎缩的征兆。每天,做完地里的农活,她还要做饭洗衣、照顾丈夫、为婆婆梳洗按摩。一晃就是十年,姜成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

有人劝她离婚,姜成秀却坚定地说,嫁到这个家是她的福气,她不会离开。

十年来,姜成秀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家,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大家都称她为“好媳妇”。

石棉县广元堡社区居民

刘健芬

2001年,刘健芬和丈夫结婚,生下了可爱的儿子。没想到,第二年,丈夫因病倒下了。初期,丈夫的病情不能确诊,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刘健芬的身上。“只要丈夫能活下去,这个家永远不会散。”她对丈夫、儿子的照顾更加细致。

不久,丈夫被确诊为骨癌。面对残酷的现实,刘健芬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而是鼓足勇气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她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还要四处打工挣钱,撑起这个家。

2013年,患病多年的丈夫去世了。刘健芬仍然辛勤劳作,“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过上好日子。

石棉县新棉镇城北村3组村民

刘开举

1994年,刘开举的妻子因肺部疾病并发症,导致脑缺氧失去意识。在石棉县人民医院治疗期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但妻子仍然全身瘫痪,刘开举说:“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她照顾到底!

一句承诺,刘开举用了20年的时间践行。每一天,他都坚持给妻子洗手、洗脸、洗脚,及时换洗衣裤和床单,防止妻子生褥疮;夏天要为妻子洗澡、翻身、驱赶蚊虫,冬天要为妻子放置热水袋取暖。为了唤醒妻子的意识,他一有空就在妻子耳边说家常话。为预防妻子手脚僵硬、萎缩,他每天早晚都要为妻子进行长时间的康复按摩……2005年,刘开举的坚持有了结果,妻子开始恢复知觉,病情开始好转。

多年的劳累让刘开举疾病缠身,但他从不后悔。他以自己的坚持,为妻子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

石棉县迎政乡八牌村4组村民

易国军

易国军和丈夫结婚后不久,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幸福的生活本该就这样延续下去,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丈夫被查出患有肺心病,失去工作能力,家里的开销全靠易国军到菜市场卖水果来贴补。

2008年,丈夫的病情加重,失去自理能力。自己起早贪黑外出卖水果,家里不能没人照顾,易国军将父母接来同住。从那时起,她就要承担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费用。

3年前的一天,丈夫的病情再次恶化,必须住院治疗。易国军仍旧无怨无悔地付出,白天摆摊卖水果,晚上照顾丈夫,为女儿做饭,操持家务。

几个月前,丈夫去世了。生活还要继续,为了女儿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易国军带女儿搬到了县城,怕家中老人孤单,她还要时常回去探望,嘘寒问暖。

雨城区第二中学教师

万雨红

2013年上半年,万雨红母亲被诊断患上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母亲生病期间,她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操持家务、送饭、缓解老人悲观情绪……家里年过九旬的奶奶经不起刺激、母亲需要静养、丈夫工作十分繁忙、年幼的儿子需要人照顾……万雨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还要强装镇静处理所有的事情。

单位的工作也不能马虎。日子再难,时间再紧,万雨红没耽误过一节课。“自己家里有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耽误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付出,万雨红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希望自己的言行让儿子明白一些道理,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