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造成天全县经济损失270多亿
落石敲打车顶 穿越生死峡谷
宝兴县位于青衣江大峡谷源头处,地震之后塌方严重,全县只有一条沿着峡谷而建的道路可用。直到4月21日晚,这条峡谷道路才陆续打通。但由于塌方和余震不断,这条道路被称为“生死峡谷”。昨天清晨,记者从芦山县城出发,取道这里进入宝兴县。
摩托车峡谷内止步
昨天一早,记者来到了芦山唯一通往宝兴县的生死峡谷入口处。
交警将车辆横在路边,除了急救和军队等车辆外,不允许任何车辆进入。记者随后坐上了当地村民驾驶的一辆摩托车驶往宝兴县。
刚开始道路畅通,摩托车司机一度开到了80迈。
但行驶了不到十公里,驾车的村民要求记者下车,“前面我不能开进去了,否则就是不要命了,山上石头乱飞,非常危险。”
据介绍,记者下车的地方离宝兴大概还有六十公里。记者随后徒步前往,并等待着进入县城的车辆。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后,整个峡谷开始不断收缩,两边渐成陡峭的山崖,青衣江水在脚下湍急地流着。道路上有救援人员示意所有行人和零星车辆全部停下,“前面正在塌方,非常危险。” 记者注意到,大型铲土车正在将塌方处的泥石铲到江边。记者拦下了一辆面包车。“一早就开着车来了,我告诉交警,家人都在等着我。”车主姓林,是宝兴人,在雅安做生意,一直滞留在芦山无法进入宝兴。地震发生后,他一天都没有联系上家人,焦急万分,直到21日晚上,才和家人取得了联系,除了父亲被木板砸伤,其他家人都无恙。
缺物资还缺专业救援人员
与芦山县毗邻的天全县受灾严重,群众企盼更多救援力量
雅安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地的爱心援助不断涌入,为灾区战胜灾难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因距离远而未受到太多的关注。昨天,本报记者深入雅安市天全县边远山坳,看看那里的受灾群众是如何生活、自救,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路途险阻 一边是塌方一边是山崖
从地图上看,天全县离芦山县并不远,也属于此次雅安地震主要受灾区。
22日上午6点30分左右,记者从芦山县县城向天全县进发,沿芦雅路过救灾生命线,经飞仙关镇向右一拐就进入天全县境内。记者沿途看到,救灾车辆几乎都直奔芦山方向,少有向天全县行进的。
从飞仙关镇到天全县,约有30公里,平时骑车一般只要20分钟,地震之后,多处路段出现险情,路况变得非常复杂,记者花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
记者坐在摩托车上发现,这条路修在半山腰,并不宽,一边是多处滑坡的山体,另一边则是20多米高的山崖,不少地方还在此次地震中出现塌方。“这样的路,很多司机都不愿意来。要不是看你们是记者,我是肯定不来的。”带记者到天全县的司机说。
>>>受灾严重 全县经济损失270多亿
“很多建筑外表完好,不在震中地区,但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采访中,天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说,天全县受灾非常严重,建筑主要是“内伤”,虽然外表看起来完好,其实内部受损严重,根本达不到入住的标准。
他告诉记者一组数据,“4·20”雅安地震发生后,天全县灾情覆盖全县15个乡镇,据初步统计显示,截止到21日下午5点,全县受灾损失达272.3614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31.000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1.3611亿元。全县因灾死亡5人,失踪2人,受伤811人。
随后,记者在天全中学采访时的所见所闻证实了他的说法,天全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外表完好,可当记者走进内部一看,受损非常严重。
>>>救助需求 特别缺少专业救援人员
天全县新华乡,是该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它与芦山县接壤,距芦山县城只有10多公里。“我们其实也是震中地区,但因为属于天全县,可能很多人没关注到。”新华乡乡长封炳林说。
据了解,新华乡一共有2210户居民受灾,倒塌房屋5208间,受损房屋5219间,能达到入住条件的房屋只有10%左右。“受损的5219间房子,8成以上都属于内伤,外表看起来好好的,走进内部仔细看,损坏太严重,根本不能住,据统计,全乡约缺1400顶帐篷。”封乡长说。
新华乡新华村就是受灾非常严重的村之一,房屋全部受损不能入住,全村300多人只有12个帐篷,只能安置三分之一不到的居民。村负责人李富成说,现在村里缺水缺电缺食品缺帐篷,希望救援物资早一点运来,让村民们能有地方住。
封炳林乡长也告诉记者,虽然每天都有救援物资送到,仍然无法满足这么多灾区居民的需求。“除了缺物资外,我们还特别缺少专业的救援人员,像电工、水工、房屋排危人员等。”采访中他不断向记者强调道。
>>>临时安置 20多人挤一个木棚
下午4点,记者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天全县新华乡迎平村。
这是一个在山坳里的村落,共有6个村民组,500多户人家。这个村的房子,基本上全部被毁坏。目前在家人数有800多人,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地震之后,村里主要靠为数不多的留守青壮年进行自救。
“目前我们组200多人只分到三顶帐篷,其余的全靠我们自己临时搭建的棚子居住。”新华乡迎平村一组负责人对记者说,严重的灾情让他们难以自救,特别需要救助。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他们搭建的一个临时安置点。这个临时安置点是用废弃的木板搭建的棚子,非常简陋,四面透风,长约15米,里面摆放了13床被子。“这个安置点晚上要挤20多个人,而且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其余的人只能自己找个空地搭一个更加简陋的棚子休息。”
简陋的木棚漏风,晚上还是很冷,下雨的时候还漏雨。86岁的苏前英老人,因此得了感冒,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住进暖和点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