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里镇龙泉新村:村民们的“多选题”

07.10.2014  20:0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珏娟 张良娟 李思忆) 10月5日一大早,记者一行就从成都出发,前往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国庆大假即将结束,短途游的旅客却兴致不减。8点半,和成都市区相比,成雅高速入口处车流量明显增多。而一转进前往中里镇的公路,记者傻眼了,长长的汽车长龙早已排到了眼前。“这里的旅游竟然这么火!”记者一行此时的感叹,没想到正好解答了此后采访龙泉新村如何“”的问题。

        下成雅高速至中里镇龙泉新村,其实并不远,但记者一行乘坐的汽车竟在蜿蜒的上路开了1个多小时。“客多生意火,装不下的要去上里古镇。古镇也满了,就可以来龙泉新村。”龙泉新村党支部书记吴桂华盘算着村里的大生意已不远了。

        既是新村,自有新意。第一新在于房舍:街道两旁整齐的房屋让记者怀疑走错了地方——这是农村?

        很快,疑问变成了感叹。在龙泉新村灾后重建的安置点——东方新村,统一风格的二层小洋楼整齐划一、黑白地砖铺设的街道干净整洁、门前种植的蔬菜植物迎风招展……如此“造型”,让记者一行好羡慕,颇有现代版“世外桃源”的错觉。

        而走出村民的居住区,则是龙泉新村打造的农业公园。在里面走一圈,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园区外,石头铺就的健身游道、休闲亭、观景台、科普文化长廊……这些都颠覆了记者印象中的农村。

        第二新则在于村民的“转型”:走家串户采访攀谈让记者怀疑找错了人——这是村民?

        杨世秀的家位于第一排,家里正围坐着妯娌邻居们摆龙门阵。统一规划灾后产业重建,大部分村民的地都通过流转方式,出租给了雅安、成都来的大老板,用来开设猕猴桃、蓝莓、食用菌采摘观光园。而不再被土地和农活所缠的村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外出打工,也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地里做“上班族”,还可以兼选开设农家乐,吃旅游饭。

        村民们的“多选题”,其实都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龙泉新村如今正在打造区别于上里古镇和碧峰峡景区的特色旅游目的地——红色农庄。杨世秀一家就利用自己的小别墅,开办了一家红色主题的旅馆。200多平方米的家分割成了几个部分,楼上做客房,楼下自己住,客厅则开了一间“商店”售卖竹编、副食等商品。在自己家的门口,杨世秀还设了一个电瓶车租赁点,游客花10块钱就能租赁一台电瓶车,前往采摘园。

        “还有三个兄弟的新房子还在装修,一家开农家乐一家开旅馆,我们打算联合,把吃住行都整起来。”杨世秀一大家子早有打算。

        而就在离杨世秀家不远的猕猴桃园区,几位村民正顶着大太阳给猕猴桃施肥。已经60岁的李正全儿女都在外打工,自己则在猕猴桃采摘园里打工。“每个月1000多元,比自己种地收入稳定多了。”和李正全一样,其他几位村民每天走路5分钟,就能上班了。而村子里,不少家门口都停着小车,看来不少村民生活都过得不错。

        住着新房,开着小轿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上班族”走路5分钟就开工,“老板们”坐在家门口等生意。新村的新意或许就在此——用好资源好致富,村民自有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