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七旬木匠归隐田园 深山建小木屋

16.01.2017  10:34

  四川雅安名山区,高志森的小木屋隐藏在一片竹林背后。

  木匠的人生当会计、做采购、卖打药,开工厂,一生闯荡江湖却最爱木工活路。10多年前,高志森告老还乡,在乡间设计建造了一栋木房。不抽烟、不喝酒、学电脑、制作各种农具模型,74岁高龄,又以一己之力复建水碾房,并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他想为后人留下川西农具的“技术密码”。

   活法

   寻找人生的态度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

  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止观山绵延起伏。从山脚上行6公里,绕过一株银杏树,再从石板路步行几米,一个川西风格的门笼子伫立眼前。门笼子的匾额上,“耕读传家”四个字格外显眼。高志森的木房就隐藏在海拔1000米的一片竹林之中。古朴的石木结构民居由他设计建造,给人遗世而立的惊艳之美。木屋中西合璧,既有川西民居特色,细节上又综合了全国各地民居特点。

  74岁的高志森一生经历丰富:当过会计、卖过打药,练过武术、做过采购、办过工厂,搞过边贸。但他还是最喜欢被人唤作木匠,“是木匠,不是木工。”木工只是一个工种,别人叫做啥就做啥,木匠则充满匠心,这个“匠”里面得有自己的思想。

   第一张床

   失败了初出茅庐 手艺不精怪工友

  当木匠纯属偶然。1957年学校毕业后,高志森被分到名山区百丈镇的木器社当会计。木器社有4个五六十岁的老木匠,个个都是修房做家具的高手。在木匠这个行当里,分大木小木两种类型,大木修房子,小木做家具。因为家具构思精巧,通常做家具的木匠都有很高的造诣。

  “我对会计不感兴趣,看着师傅们摆弄木头把式却入了迷,于是跟着老木匠学手艺。”当时木器社做得最多的是农具,这对老师傅们来说轻车熟路。木器社对师傅们都是计件考核,高志森边学边帮忙,深受大家喜欢,再加上文化水平高,自然学得很快。

  在木器社的两年多时间里,高志森已经会做风斗、鸡公车等农具。后来木器社合并成了农具厂,高志森又学会了车、铣、刨等工艺,但还是喜欢木工手艺。

  那年,名山县大兴水利,高志森第一次“跑江湖”。一个水库建设工地需要一张大床给民工使用,八角钱一天的工钱充满诱惑,高志森自告奋勇找到管理人员。这个床有多大呢?按高志森的说法,房子有多长,床就要有多长,似于大家常说的“通铺”。

  第一次单独接活,让高志森兴奋不已,他找来两个工友当帮手,伐木、划线、斗榫头,和老师傅们教的一模一样。做完木床那晚,大家抱着被子兴奋地告别地铺,上床睡觉。几个晚睡的工友坐在床边打牌,几把牌局过后,一位工友兴奋地跳起来庆祝胜利。伴随工友的呼喊,只听“轰”的一声,高志森觉得身体猛烈下坠,“以为地震来了”。

  一阵烟尘过后,大家发现,床塌了。睡梦中的工友从地上爬起来,有人的脚受伤流血。面对折断的床板,高志森将火气发在了打牌工友的身上。“那么粗的木头都弄断了,你们咋搞起的?”

  打牌的工友受到批评,为自己的莽撞,深深自责。后来,高志森才发现,是自己将一个本该承重的榫头放反了,床当然也就经不起重压,这让他很内疚:再简单的活路,都要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