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阔步新征程
——献给长征胜利80周年暨建军89周年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
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作为红军传人的中国军队正沿着改革强军的崭新征程,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长征,和她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着永恒的指引。
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一脉相承
长征路上,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是这支军队在万里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明知路途遥远,却万死不辞,前仆后继,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严寒、伤痛等生存极限的考验,终于奔向最后的胜利?
是坚定的信念和壮丽的理想。
尽管当时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并不识字,但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给予了他们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历史雄辩地证明:理想和信念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支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新疆军区某步兵师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目前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陕北红军部队。
自创建以来,这个红军师官兵始终高举党的旗帜,永远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历经30余次改编整编、10余次换防调整,始终“把党放在第一位”,铸就了“走遍新(疆)西(藏)兰(州)、听从党召唤”的厚重师魂。
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人民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这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新长征’。”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天说,“我相信,有长征精神的激励,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支军队就永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人民军队能打胜仗一如既往
在著名记者斯诺的笔下,长征被称作“震惊世界的行军”。
让世界“震惊”的,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漫漫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战略退却成功地转变为胜利进军的经典之举。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官兵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400场以上,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
血与火的洗礼,熔铸出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锤炼出人民军队的一代精英。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和1300多位上将、中将和少将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向“和平积弊”开刀、打破“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式、告别“演习像演戏”……各部队紧盯短板弱项、坚持问题牵引,真打实备成为训练场上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各部队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变革之深、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罕见,显著提升了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在我军训练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个强大民族的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军队的背后,必集合着一群赤胆忠心的军人。
人民军队作风优良一成不变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官兵一直都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旅作家王树增认为,长征为强军文化提供了这样一个认知:一支军队只有拥有集体性的无私无畏品质,才能百战百胜,一往无前。
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位,军以上干部8位。“长征中,不管情况多紧急,部队多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在遵义会议后任营教导员的老红军方国安曾回忆说,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坚定了广大官兵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立军之本的认识。“永远把大局放在前面,是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政委杨友斌说,长征途中,许多官兵为了整体的胜利,自愿作出个人的牺牲。
长征后期,由于兵员人数减少,中央红军在甘肃哈达铺进行改编,那次整编,这个红军师的番号被取消,只有两个团得以保留,编成了两个大队,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连长任班长、班长做普通一兵,所有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没有一人说二话,没有一人有怨言。 杨友斌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涉及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就一定能够过好“改革关”。
今天,走过89年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进发。
长征,永远在路上!
新华社记者 樊永强
(据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