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人口规模宜不超500万 起步区建议取消户籍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发布了一篇有关雄安新区人口与住房政策的报告。报告建议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在建设初期实行单位制住房体制。
该报告的执笔人李晓华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负责人叶振宇均表示,该智库将继续关注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近期还会有新的报告发布。
[人口政策]
建议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课题组提供的报告对雄安城市定位、住房与人口规模等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中,要建立与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人口与住房政策的几点建议备受关注。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县、容城、安新总人口约100万,分布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人口密度较低,其中雄县人口约38万,容城人口约39万,安新人口约26万。
报告指出,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区的发展也不允许因人口过度集聚而再出现北京那样的“大城市病”。考虑到打造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生态城市目标以及白洋淀的环境承载力,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
报告指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关于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因此未来雄安新区的人口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规模。
考虑到远期控制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将比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都低。2015年深圳、上海人口密度分别为5713人/平方公里和3809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为1323人/平方公里。
[人才政策]
应从全球范围招揽优秀人才
报告分析,雄安新区起步区距离三个县城有一定距离,土地以滩涂地、农业用地为主,将来起步区人口主要从外部迁入。
但雄安新区未来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因此其人口结构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而目前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城镇化水平低、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不足、高端产业少,人口结构很难满足未来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定位,其城区人口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承接从北京疏解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事业机构以及企业总部等,未来雄安新区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此外,雄安新区也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招揽优秀人才。雄安新区所在地的现有城镇居民和农民未来将主要为新区的城市功能提供服务性的工作,或进入未来新发展起来的产业从事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
[住房政策]
初期应实行单位制住房体制
雄安新区发展初期进驻单位以从北京疏解而来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总部为主,外来人口也主要是这些单位的员工,因此可以实施单位制住房体制,以业配房、以房引人、以房留人、以房控人。
报告认为,具体可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公租房模式。凡是由雄安新区筹备工作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批准进驻的单位,由政府根据实际需求和统一标准,提供办公、生产场所和职工公寓,鼓励进驻单位和职工整体租赁,按实际使用情况缴纳租金。为了保障公租房数量能够适应单位进驻的需要,可以由国务院、河北省统一成立专项建设基金,在高标准高质量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新区基础设施和公租房开发建设。
第二,自建模式。为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进驻企业用自有资金建设办公、生产设施和职工公寓,但不允许上市自由交易。企业投资的房地产价值允许在初始投资额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固定的回报率逐年增长。未来企业关闭或退出雄安时,可以按照资产增值由政府进行回购;或者在未来市场化改革后,由政府和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对增值部分进行分成。
雄安新区本地原住居民将主要通过原有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新民居和农村自建房途径解决居住问题。在雄安、容城、安新县城适度建设公租房,满足因结婚、家庭规模扩大等原因形成的新增住房需求。
[户籍制度]
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议取消户籍
报告提到,考虑到新区发展初期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北京,工作在雄安、家庭在北京的情况客观上会存在一个较长时期,因此需要在户籍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上进行创新。
在雄安新区起步区取消户籍,实施真正的“居住证制度”,凡是在雄安新区就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居民皆可领取雄安新区居住证,凭居住证可以享受在租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条件成熟后,居住证制度逐步扩大到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居民和农民。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今年年内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目前,29个省区市已出台居住证制度实施办法,全国共发放居住证4357万张,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基本建立。按照公安部部署,居住证制度不仅要覆盖到大中城市,也要覆盖到县(市)。
报告还建议,加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的沟通合作,实现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雄安新区居民可在北京、天津及河北获得同等的医疗、养老基本公共服务。
■ 链接
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
2016年1月挂牌成立,是由中国社科院联合京津冀三地社科院及首都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联合发起的专业性智库。智库旨在联合京津冀的社会科学人才资源,促进三地智库资源联动,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推进形成京津冀社会科学创新共同体。
2017年7月18日,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上,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介绍,为更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国社科院决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基础上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安发展研究智库”。
新京报记者郭超 李玉坤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