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点面结合”互动发展 助推百姓奔小康

21.06.2016  02:47

        中新四川网6月20电(吴平华肖鸥张运)资阳市雁江区近年来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以脱贫攻坚为“”,充分发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力和影响力,带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互融合、有序推进的“点面结合”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目前该区已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465个,新农村综合体6个,幸福美丽新村87个。整村推进扶贫村建设48个,实现脱贫5.5万余人。201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52元。

        科学规划探索新村脱贫联动机制

        “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把新村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应用到全区脱贫攻坚中,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两个重点工作,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雁江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雁江区在完善“三大机制”中凝聚脱贫合力。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确定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结对帮扶,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完善项目整合机制,整合涉农资金,突出保和金竹湾幸福美丽新村、丹山川中莲藕基地、中和老龙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三大片区”建设,形成了项目建设合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脱贫合力。

        2016年,雁江区突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两个重点,把脱贫解困作为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广“小、组、生、微”模式,全力推进保和镇洞子湾村等7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同时,全区按照脱贫攻坚“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实现17个贫困村摘帽。

        截至目前,雁江区已向62个贫困村派驻了帮扶工作组,为89个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联系领导、驻村帮扶工作组、帮扶单位、“第一书记”的“四个一”全覆盖。圆满完成2015年整村推进12个扶贫村、1.3万人脱贫任务。

        夯实基础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近日记者在保和镇洞子湾村见到:6.5米宽的道路路基已经建成,工人正在进行道路两边的排水沟、涵管等附属设施修建……洞子湾村“第一书记”杨凡介绍,全村已建成水泥道路13.2公里,在建道路3.2公里,将于近期完工。

        雁江区把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等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水、电、气、视、讯、路”六通与活动广场、健身设施、小卖部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的原则,抓好通村、通组、入户路建设和小农水、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硬件”问题。

        近两年,该区建成通乡(镇)油路200余公里、通村水泥路1300余公里,新建通社路400余公里、入户路300余公里;2015年,该区整村推进项目涉及5个乡镇12个贫困村,精准扶贫项目涉及7个镇乡102个村。

        “全区强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和镇和伍隍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雁江区委农办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区不断提升农村水利、交通、饮水安全、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优化产业促进增收决战全面小康

        “去年村上栽种了1288亩核桃幼苗,现在已经开始发芽了,成活率达90%以上。”6月8日,丹山镇牌坊村“第一书记”肖代福介绍,村上还发展了莲藕产业,目前已经完成500余亩幼苗种植。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群众增收渠道多元化,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雁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区多举措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全区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积极参与涉农项目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力军建设产业基地,利用其资金技术和设施设备优势,推动特种养殖等六类基地提质扩面。以产业基地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互动发展,利用产业基地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雁江区共培育农民专合社703个,培育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9户,建成家庭农场206个。“十三五”期间,该区将整体推进剩余50个扶贫村脱帽建设,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