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农机合作社变身农业家政“保姆”

27.10.2014  18:11

四川在线消息 (陈世胜 聂凤 记者 段玉清)播种季都是钟有章最忙碌的季节。10月22日,作为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钟有章一早就带着微耕机从家出发给附近的村民栽菜籽。“一台微耕机成本3000元,帮村民栽一亩油菜能赚100多元,一天栽三四亩,成本很快就收回来了。”钟有章笑着说。

从2007年到现在,雁江区在全区范围内陆续成立2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吸纳会员410名,累计作业耕地49.5万亩。前期投入大、对社员操作水平要求高,农机合作社如何有效运转?

模式一:“走出去”大规模作业

收割季刚过,家住雁江区碑记镇龙王村五组的村民张德胜就噼里啪啦算起了账。今年7月,张德胜刚花2万多元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就跟着合作社到资中等地“做活路”。“几个月时间,收割了150多亩地,按一亩280元计算,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一万多元。”张德胜说。

2012年,凭自家一台3000多元的微耕机,张德胜加入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在资中、遂宁等地找市场,我们只要跟着干活就行。一年能赚万把块钱。”尝到了合作社的甜头,张德胜今年又买了台联合收割机,没想到一个多月就收回了成本。

和张德胜一样,在碑记镇,不少村民都体会到农业机械合作社带来的好处。“买了农机加入合作社,自家地不愁耕作,还有了额外的收入。”龙王村村民王鲜民说。

只要有农业机械,村民就可带机入社。”碑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德武介绍,惠民农机合作社存在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运行方式。所谓紧密型是合作社懂技术的核心成员自筹资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而松散型是指当地农民凭借自己购买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以核心成员带动松散农户的方式,积极在外拓展市场。”张德武说。核心成员操作大型农业机械,主要负责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而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的地区,则由普通社员负责。此外,合作社还实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与农户签订农田作业服务合同,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同时还开展水稻育插和水稻增收、秸秆还田等‘一条龙’作业。

据悉,惠民农机合作社共吸收当地农户103户,比2012年成立初增加98户。目前,合作社服务范围已覆盖资阳、资中、内江等地,半径达200多公里。2013年,合作社农机作业收入金额达102.5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8.5万元。

模式二:当“保姆”提供“四代服务

和惠民农机合作社不同,同为农机合作社的杨老九专业合作社没有选择“走出去”的模式,而是专注在合作社所在地中和镇发展。

没有广阔的外围市场,如何让合作社顺利运行?杨老九合作社的秘诀在于,为农民提供“四代服务”,即代耕、代种、代防、代收,变身农民农业家政“保姆”,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农机运营成本。

据了解,杨老九植保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相关农业机械110余台,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农技指导员,农药管理人员等数十人,围绕当地水稻、海椒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等“一条龙”服务。

目前已在中和镇巨善村和罗汉村实现了595亩地成片统收统管。”杨老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勇介绍,今年统收统管的水稻亩产可达634.7公斤,比传统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提高100多公斤。“当了甩手掌柜,产量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巨善村村民唐德达竖起了大拇指。

从合作社角度看,目前每亩地代管费为400元左右,预计今年合作社代管收入可达24万元。“接下来合作社还将在笼嘴、渔水、罗家等11个村继续推行‘四代服务’,合作社的规模效益还将继续显现。”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