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校资产管理水平

12.01.2015  11:26

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后,学校党委对资产管理处干部进行了大调整。资产管理处新班子上任后,紧紧围绕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在转变资产管理服务意识,构建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资产管理处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分类处理复杂矛盾,分步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局意识和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资源配置采取“长计划、短安排”,既着力解决发展难题又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强基固本原则,着力整合管理要素做好制度体系的建设;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均与相关部门、学院充分沟通交流后决策实施;坚持服务师生、服务一线、服务于学校战略目标的原则,在公房存量资源短缺下,既着力于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又重点支撑学校重点学科领域和重大项目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主动公开信息、公开流程,接受群众监督。

七年来,资产处同志团结一致,不懈努力,化解了诸多资源配置中的突出矛盾,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需要,使我校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有法、有序、高效的新阶段。

一、创新体制,构建完整的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

经过调研、学习和实践,提出了符合教育部新要求、适应学校新发展的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一揽子方案。

1.提出了建立适合我校校情的“统一领导、归口统筹、分类管理、分级使用”的资产管理体制,构建“一体、两线、两级、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资产管理体制,确定了“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安全完整、保障有力”的资产管理工作总体目标,确立了“定额预算、产出导向、综合平衡、保障发展”资产配置的原则;明确了“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国有资产使用原则和“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公开处置、杜绝流失”的资产处置原则。

2.建立西南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梳理部门职能职责。在校院两级办学主体的架构下,明确学院作为资产的基本配置单元和二次配置的主体;加强资产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强化过程管理,制定并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国有固定资产报废报损行为处置权限的暂行规定》。

3.资产实物管理查缺补遗,全面盘点并建立了两校区植物实物资产账,启动并规范了年度资产例行盘点。

4.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和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初步建立了资产分管部门和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队伍,从2013年起开始对二级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综合考评。

二、创新机制,构建“目标导引配置、产出导引使用”的公房管理体系

公房管理作为资产处的核心职能,是资产处工作的重中之重,资产处改革试点(公房管理改革)也是学校资产分类管理的示范。

5.公房配置归口管理。2011年学校将公有房产配置管理归口资产处,结束了学校房产多头管理的历史,结束了学校房产因多头管理导致的房产使用监管缺位、配置机制混乱的局面。

6.构建公房管理新体系。学校公有房产管理实行两级管理,明晰学院统筹管理本单位公有房产的基本权力,对本单位房产行使二次配置和调整、需求管理、使用监督考核和回收。

7.创新房产配置新机制。探索制定了定额、论证和协议三种不同的配置机制,三种机制同时使用,既保障了学院的基础办学需求,也兼顾了学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在公房存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保障重点,又能兼顾发展,还能动态调整房产配置,使得有限的房产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

8.定制度、理流程,规范公有房产从建设、移交、需求、配置、物业、维修、安全和使用高效与奖惩等各关键环节,为学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和非线性发展,强化学院在公房使用管理的二级主体地位,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对校院两级共同盘活学校存量房产,用好用足增量房产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制定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公有房产管理办法》、《西南交通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用房配置实施细则》等系列管理文件。

9.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实行房产使用全成本核算,逐步建立公房全成本核算管理新模式。试点实行公有房产使用预算和公房资源使用调节费制度。

10.加强公房使用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使用行为,数次清查公房现状,初步建立学校房产图文资料档案。

三、资源配置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与生活条件

11.关注教师工作需求,制定教师文案工作用房配置标准,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源,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在给学院配置的公房总量中明确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工作面积,利用两校区到位搬迁调整,给相应学院核定了教师工作面积。还将九里校区眷诚斋3号和4号学生宿舍改造为教授工作间。呼吁相关部门和学院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提升实验室空间的利用效率,将实验室建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享共用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场所。

        教员休息室

12.努力改善教学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面向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建设了20余间适应小班教学的研讨型多媒体教室;在犀浦校区图书馆和各教学楼内空置区域安设了户外桌椅300余套(1200个座位),拓展了师生课后交流和学生学习的新空间。重新规划了学生生活区用房,将四个食堂的三楼改造为学生活动基地,总使用面积达6000平米,改善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条件;充分利用学生宿舍空间,开设学生园区自习室、学生党团活动室和社会活动室。

 

师生交流空间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13.改革两校区学生公寓统筹管理模式,改善学生住宿硬件条件。按照学生层次和培养目标与方式,逐步实现各类学生分区域相对集中住宿,力争通过三年的调整使硕士生住宿条件达到两人一间或人均面积15平米,博士生住宿条件达到一人一间。为适应研究生学习需要,精心选择研究生宿舍家具方案,为天佑斋1号和2号研究生宿舍内更换了大台面书桌和大空间储物柜;维修改造了眷诚斋1号和2号博士生公寓,并更新了适应博士生学习和生活的家具。这些有益的尝试,得到了研究生的一致好评。

四、面向基层,推动和组织两校区定位和学院的房产资源集中配置和调整,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14.积极推进学校重心向犀浦校区转移,彻底改变两个校区办学院的历史困境,通过搬迁调整实现学院办学用房在一个校区向一个楼宇集中,从根本上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组织实施了建筑、艺传、政治、数学、地学、信息、土木等学院和心理咨询中心、体育部、磁浮中心等单位在两校区的房产配置调整、搬迁到位工作。新搬迁到位的学院,基本实现了教师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学生有独立的学习座位。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电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生命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各学院的公房集中配置调整方案。

五、保障发展,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战略,支撑高水平人才、团队、平台建设

15.为短期到校工作的教授和学者提供临时工作空间。建设了一些适应短期来校的学者工作用房,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院用房紧张无法解决来校学者工作条件的压力。

16.为学校高层次学术团队和人才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政策支持。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学术团队和人才工作用房配置管理办法》,以两校区到位搬迁调整为契机,多渠道筹措房源,为各教学科研单位引进人才提供条件支持。为土木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力学学院、信息学院和数学学院高层次学术团队和人才在两校区增配了公房。

17.支持高层次科研基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部级科研基地筹措房源30000多平米。重视军工项目建设,与科技处密切配合,分别在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增配了研究用房。

六、保障民生,集思聚力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

18.妥善处理政策性住房实物分配工作。按照“把好事办好”的原则,经过艰苦努力,沟通协调,完成犀浦校区4227套限价商品房的选购工作。用好房改政策,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妥善完成320套腾空房选房和南北园电梯公寓选房入住工作;考虑部分年老体弱等特殊困难职工需要,利用南北园家属区腾退的剩余房源为这些职工等面积调房。

      犀浦校区教职工住宅

19.构建五类住房保障体系。整合学校住宿资源,统筹规划、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建设特困公寓、高访公寓、人才引进公寓、单身教职工公寓、教职工过渡公寓,解决困扰学校多年、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矛盾。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特殊困难教职工周转公寓管理暂行条例》、《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高访学者临时公寓管理细则(试行)》等分类管理细则。

 

单身教职工公寓

20.用好用足政策,扎实推进房改工作。本着“教职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用好用足政策,不断完善住房补贴发放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工作,大大提升教职工住房补贴计取基数。职工住房公积金与06年相比,提高约6倍,月住房补贴与03年相比,提高约5倍。我校教工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居川内高校前列。

21.响应青年教师住房要求,广开购房房源渠道,改善教师公寓条件,为青年教师全心投入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尝试拓展校外购房渠道,为青年教师争取团购优惠;整修九里校区扬华斋公寓和诸葛庙特困公寓,逐步改善教师公寓的住宿条件。

七、规范管理,治理校园商业乱象,建设和谐校园

22.整章建制,建立房产运营监管体系。坚持“治理混乱、规范行为、降低风险、改善环境、减少流失、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科学系统的资产运营监管制度体系和职责明晰的资产运营监管组织体系。制定并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公有房产经营行为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专用设施场所有偿服务行为管理办法》。与财务处密切配合,规范房产经营审批。

23.规划校区经营场所布局,加强校园经营环境治理,为建立“四化”校园不断努力。以生活配套为导向,坚持总量控制、严格管理、提升品质等校园经营场所的布局原则,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逐步纠正不规范的经营网点,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调整了九里校区原北门通道商区,取缔该片区最受人诟病的经营行为,将后勤服务的经营网点集中至二食堂内管理,使得北门通道恢复应有的功能和面貌,还交大校园一个和谐的出入环境。

24.探索规范的后勤用房和体育场馆用房管理新模式。结合后勤用房的实际情况,提出将后勤房产分为五大类的管理建议,推进分类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后勤房产使用效率。加强体育场馆资源运营的规范与监管,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资源使用效率,明确各类场馆的物管、维修维护等职责,建立起场馆的管理、使用、维护、运行的常态机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5.溯本正源,乱象治理初现效果。通过七年来的努力,校园内的经营乱象逐步得以规范,校园内应有的学习文化氛围逐步恢复,校园环境逐步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运营监管逐步完善,学校资产经营行为逐步规范,风险逐步可控。

八、规范操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6.全面落实教育部要求,持续开展资产管理自查自纠工作。制定了资产管理工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产权登记登记工作,目前已开始启动对企业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资产处置、资产经营、BOT资产管理等重点问题的整改工作,维护学校国有资产权益。

27.对长期疏于管理的BOT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历尽艰难收集自资料,基本摸清了学校近20个BOT项目的情况,提出了《关于规范我校BOT项目管理的建议》,规范BOT项目投资论证、竣工验收、审计决算、资产转固、经营合作期、经营权回收、后期管理等各环节,对BO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界限模糊,以及部分投资主体与学校合作的历史遗留问题等,提出了建议。运用法律、经济的多种手段,收回了九里校区东门招待所使用权和九里校区西门南侧营业用房使用权,有效保证了学校资产完整。

28.对外争利,妥善处理资产处置相关工作。在配合政府推动北改工作中,对交大路处置工作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完成二环路改造工作,并完成二环路资产征收补偿谈判,为学校争得补偿资金近亿元。

九、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29.建设资产统筹管理平台和公房管理信息平台。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各分类资产管理数据的集中整合;公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我校公房数据代码、配置和使用信息的统一。

30.积极响应学校数字化战略,试点推进智能化楼宇建设。按照建筑规模、使用用途和管理要求等分类、分级制定我校《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以九里校区四号楼和犀浦校区九号楼为试点,分批次逐步改善楼宇硬件条件,提升楼宇智能化管理水平。

31.初步实现住宿人员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将两校区统招学生住宿信息全部录入系统之中,进入试运行阶段。

十、推进内部改革,增强微组织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32.加强资产管理处队伍建设和资产处职能机构组织再造,打造高效组织。对资产处进行“微组织”再造,增强“微组织”活力,提升资产处团队的敏感度与机动处置能力,形成“面向基层、服务师生、高效运转、保障发展”的管理服务新格局,全面形成“面向师生、服务师生、成就事业、成就学业”的管理服务新格局,使资产处成长为“自醒自新、持续优化”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组织。

33.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沟通工作,强化民主监督。试行《资产管理处服务专员岗位设置及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一对一”服务,与二级学院建立起高效沟通桥梁。重大房产配置采取信息公开方式,广泛征求师生和学院意见,强化房产资源配置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在第十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顾资产处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为工作有所进展,资产管理状况有所提升,资源配置格局有所改变而欣慰,同时也为发展需求增加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所困扰。

在学校深入实施“三大兴校战略”和“四大行动计划”,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下,今后的五年,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构建校院两级资产管理体系为重点,整合资产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和资产管理权,使其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成为人财物资源的管理中心,由学校办学院逐步转变为学院办学校;建立多方位、多渠道争取办学资源的激励机制;以深化房产管理改革为突破,不断创新资源配置和使用机制,全面实施资产成本核算和有偿使用,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三校区定位和到位调整工作,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房产;关注民生,不断改善学校办学基础配套条件,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条件;以智能楼宇改造为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时采集资产使用数据,建立透明、高效的资产监督体系,全面提高校区资源使用效率。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保持日进日新的进取态度和为历史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资产处一定会为学校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