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单一难引人 泸县云锦木偶戏世家忧传承

20.07.2015  19:1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罗之飏) 10余个木偶,20余件道具,这一切,便是泸县云锦镇木偶戏世家第二代传承人徐光荣行走江湖的全部行当。锣鼓当伴奏,戏台在田边,7月14日,云锦镇木偶戏从田间地头登上了云锦镇镇政府略显拥挤的小礼堂。短短半小时的木偶戏表演,从《三打白骨精》一直演到《水涌金山寺》,古朴且稍显笨拙的表演方式吸引观众注目。

追溯泸县云锦木偶戏历史,必须得提到第一代舞偶人徐汉清。1927年出生的徐汉清12岁时便师从民间艺人唐炳山学习表演技艺,学成后回到云锦镇杨寺村组建戏班,在表演班打狮子间隙进行木偶表演,随着剧目的丰富和演出方式的多样,徐家也成为云锦当地有名的木偶戏世家。

现在作为徐汉清的大儿子现年59岁的徐光荣担负起了传承的重任,20岁的孙子徐家银和9岁的曾孙徐国洪也开始参与演出。“高峰时一年能演出30多场,演出费也从最早的十多元上涨到现在的两三千元。”徐光荣介绍。

打开箱子,徐光荣的“看家宝贝”——手工雕刻的木偶呈现在眼前,一个个30至40公分的,顶端雕刻有八洞神仙、孙悟空、白骨精等各色形象脸谱,下端身体部分削细,并穿着各色花布做成的角色衣饰。表演时手握木偶底部的一根楠竹,通过机关来控制木偶,并根据剧目来更换木偶的头部和衣饰。

雕刻精美的木偶和往日火爆的演出市场却掩盖不了如今云锦木偶戏的没落:第一代舞偶人徐汉清因病卧床,失去表演能力,第二代徐光荣也年事渐高,而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面临的却是随着娱乐方式多样化,云锦及周边城镇逐渐冷落的木偶表演市场。

此外,云锦木偶的表演方式也不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伴奏只是敲锣打鼓,表演过程中也没有唱腔,观众难以理解剧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锦木偶在当下文化市场的发展。”成都市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团长雷涛观看完云锦木偶表演后这样认为。

目前,泸县已在着手保护和改良这一古朴的木偶表演艺术。“通过邀请地方史学家和民俗学家挖掘云锦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谱系,并列入泸县县级非遗项目加以保护和传承,希望藉此可以让云锦木偶戏焕发新生。”泸县文体新广局局长游书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