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一期车站首次向媒体开放 隐藏空间震撼
●站内每一条线路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机房施工图采用三维形式“定位”每一个施工点位
●一个标准车站光电线就长达40公里
轨道交通作为绿色出行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地推进。就在下个月,4号线一期工程就将开通;而作为我市“米”字形线网另外一条重要线路,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通车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其车站昨日首次向媒体开放。通过参观平时从未看到的车站“隐藏”的设备空间,大家了解了不为人知的地铁车站“背后的故事”。
看不到的“隐藏”空间
支撑着车站运转
平时乘坐地铁时,车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光亮整洁;殊不知,在大家所能看到的空间后面,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空间,支撑着每个车站的正常运转,确保每天百万乘客顺畅地上下列车。昨天,成都地铁公司首次组织媒体参观了尚未建完的车站,大胆敞开车站的“里子”。
“我们这个车站公共区的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而大家看不到的设备区的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在位于二环路一侧的3号线的样板车站李家沱站,成都地铁公司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华银向大家介绍。
在这个不为人知的空间里,只见“隐藏”着负责给地铁车站提供通讯保障的专用通讯设备房,没有了它,车站就成了“聋子”和“瞎子”;还有提供供电保障的强电井,这是车站能够正常运转的能源保障;以及让车站冬暖夏凉的空调机房……
三维画出施工图
精准定位每个工点
在空调机房,只见地上、墙上、头上,全是各种管道、箱体以及大大小小的设备;虽然多,但却各占一隅,排列得整齐有序。“在以往的机电装修中,我们只会依据平面的施工图进行作业;而此次引入了全新的三维排版技术,将以往平面的施工图变成了立体的三维图,所有的施工点位都实现了精准定位,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只能依靠熟练工拿着平面图纸照经验来实施,现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陈华银指着一幅彩色的三维示意图向大家解释道。
用三维排版技术来绘制立体的施工图,将地上、天上、墙上的物件全部清晰地呈现出来,让空间布局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实施起来也更加高效有序,也为后期维护、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项技术在成都地铁建设中是首次使用,将在未来的地铁线路的建设中全面推广。
在车站未来的“大脑”——控制室里,只见还是“半成品”的这里,操作屏已经设置好了,上面有信号、屏蔽门、自动扶梯、隧道通风等一系列系统的接口;而这些接口,都将与相对应的线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精准对接,才能让“大脑”发挥作用;不然,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造成巨大的事故。这些线路,沿着20.35公里的3号线一期延伸,蜿蜒,穿插;然后与接口“吻合”,再继续前行,穿越……
线路都有“身份证”
车站有40多公里电线
“地铁工程是一个超级工程,也是一个‘巨细工程’——既巨大又细致。”记者在昨天的参观中看到,在每一个设备房,复杂而繁多的线路被整理得清清楚楚,全部整齐划一地排布着;而且每一条线路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上面写着该条线路的起点、终点、编号、型号等重要信息。“设置线路‘身份证’,体现了我们精细化作业的理念,这为后期线路的维护、维修提供了便利。”陈华银说。
线路繁多到何种程序,陈华银告诉记者,以李家沱站为例,在通讯、电力、送风等众多线路中,光是电线累计起来都有40多公里长,“李家沱站是标准站,而假如是更大的换乘站,单站电线总长度应该是这个站的两倍!”
在此次参观中,李家沱站的“里子”让大家震撼;同时,该站的“面子”也呈现出更加上档次的模样——昨天,记者在尚未完工的车站公共区域看到,所使用的地砖质感明显高于目前的1、2号线。据介绍,3号线所有车站的地砖都与机场的标准一样,只是规格有所不同。“我们吸收了1、2、4号线的建设经验,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理念实施3号线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更加利于安全运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生产投入;利于后期维护、维修。”陈华银最后总结道。
本报记者 袁弘 摄影 刘阳
项目名片
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
北起军区总医院,南至太平园,全长20.35公里,共设车站17座,主变电所2座,车辆段1处。
李家沱站是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的中间站,为双层岛式车站。该站共设4个乘客出入口通道,其中A号出入口为预留出入口,C、D口位于二环路东南侧,B口位于二环路北侧。
最新进展
3号线一期工程目前全线风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已完成90%左右,设备区装修已施工完成进入移交准备阶段,公共区装修完成60%左右。全线供电系统单系统调试已全部完成,常规机电系统调试工作已开始启动李家沱站的装修工程、常规机电安装已基本完成,区间管线及设备安装也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