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 论道防灾减灾——第14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学术会议(ISGdR)隆重召开

13.10.2016  06:08

10月10-13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第14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学术会议(ISGdR)在蓉召开,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0余国的150余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论道防灾减灾。ISGdR会议是地质灾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据悉,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我国举办。

会议开幕式于11日上午在成都新华宾馆隆重举行。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主席宫岛昌克教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主席Scott BURNS教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意大利弗罗伦萨大学Nicola  CASAGLI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唐辉明教授,四川灾害防治中心主任鲜圣,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地学学院院长刘国祥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日本岛根大学汪发武教授(ICGdR理事长)主持。

开幕式上,徐飞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他们对我校地质工程等防灾减灾学科建设的帮助。徐飞指出,此次学术会议必将有力促进防灾减灾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为学校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学科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平台。最后,他寄语各位专家在此次学术盛会中碰撞出更璀璨的思想火花,产生更丰硕的智慧成果。

   

四川省减灾中心副主任鲜圣在致辞表示,此次会议主题非常契合四川的地质灾害之防灾减灾工作。他希望能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与探讨,吸收到更有利于四川省灾害治理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进四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随后,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宫岛昌克和徐飞校长共同为ICGdR最佳组织奖得主Nicola CASAGLI教授、杰出组织奖得主程谦恭教授、最佳论文获奖者尼泊尔青年学者Gangalal TULADHAR、最佳会员范宣梅等颁发荣誉证书。

中外学者,同台论道防灾减灾

150余名中外学者、67场学术报告、4个板块(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特邀报告及青年学者论坛)、3个分会场……本次大会以“地质灾害减灾的全球战略”为主题,以“滑坡、地震、火山、海啸、气候变化等地质灾害之成因机理及各类地质灾害之有效防治措施”为内容,世界各国地质灾害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对灾害成因机理、监测、预测预警、风险评估、控制与防护等当前热点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防灾减灾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在高峰论坛上,Scott BURNS教授以海地地震、印尼海啸等国外大型地震灾害为例,讲解了灾害的诱发方式及其治理措施;崔鹏教授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潜在地质灾害及其治理措施;唐辉明教授做了“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报告;Nicola CASAGLI教授探讨了滑坡监测与快速测绘的新技术;宫岛昌克教授以台湾、日本、意大利近期发生的地震灾害,总结了地震灾害的防治经验,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超前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等新观点。


国际经验,助力四川科技防灾

在主题报告上,汪发武教授提出“滑坡坝溃坝预测技术”,可估算坝体的内部结构,预测坝体何时被破坏,可为堰塞湖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预警提供参考依据。刘国祥教授做了题为“运用卫星雷达干涉技术测绘和总结北部天山的活动岩石冰川 ”的报告,为西北山区活动岩石冰川的测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许强教授探讨了溃散性滑坡的成因机制;兰恒星教授研讨了国家电网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监测;哈尔滨工业大学凌贤长教授针对寒区交通路基的振动做了详尽分析;同济大学黄雨教授研讨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流滑灾害演化模拟规律;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Ranjan Kumar DAHAL教授做了尼泊尔中部地区廓尔喀(Gorkha)地震震后基于地质与地貌的相关损坏机理及其结论研究;日本九州大学陈光奇教授基于DDA-SPH方法的三维流固耦合技术模拟分析了滑坡-溃坝-洪水链式灾害,可视化再现灾害过程,并精细化预测其波及范围和破坏力。

四川作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带,迫切需要防灾减灾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会专家纷纷从科学角度研讨了灾害的形成机理、预测方法,以及减轻灾害的对策和措施,并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控建言献策。

据大会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程谦恭教授介绍:“本次会议在研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美国落基山脉、东南亚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经验和全球战略的同时,还致力于依据国际经验为四川省龙门山脉等地区提供有益的技术性指导、为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灾区灾后长期效应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减灾领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由西南交大“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共同组织和主办,并由西南、西北地区六所高校及研究所共同协办。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在推动中国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增强了该领域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