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隆昌:“大院长制”撑起一方农村平安网

25.11.2014  22:12

近年来,内江市隆昌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突出特色、选树亮点、打造品牌、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在深化农村“网格化”巡防体系、农村“防火墙”工程体系等多项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以普润乡为示范点,在全县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大院长”制度,以此着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取得了实在效果。迄今,目前,全县共推选“大院长”1095名,“大院委员”1850人,自推行农村院落“大院长”制度以来,农村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达到97%,为全县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推行 大院长”制度,实行“鱼鳞式”治安管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村民聚居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初步形成了城市居民社区的雏形,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格局,形成了一个村民居住相对集中、邻里关系复杂且管理相对缺位的新区域,也成为了社会治安管理服务工作的一大盲点。为充分挖掘村民自防自治潜能,2012年7月,隆昌县公安局以全局乡镇派出所警力相对薄弱的普润乡作为示范点,开始在全县全面推行“大院长”制度,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新途经,实现了对农村地区“鱼鳞式”、“ 无缝隙”治安管控。

普润乡全乡共有2.48万人,村民聚居点达135个,聚集了近万人,占全乡人口的40%以上。结合这一实际现状,隆昌县公安局先期在20个村民相对集中的大院、村落、区域设立“大院长”,并随后在135个村民聚居点和全县全面推行了这一运行模式,从而形成了以“大院长制”为依托,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鱼鳞式”治安防范体系。“大院”的确立坚持就近、连片、方便和辐射个别散居村民和周边零星小户的原则,每个“大院”推选一至三名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社会声望高的村民分别担任 “大院长”、“副院长”、“大院委员”。

大院长” 及“大院委员”在公安派出所直接组织领导下,协助公安机关全面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服务举措,并充分履行六大职能、义务,充当“六大员”角色:一是向“大院”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当好法制“宣传员”;二是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的要求,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治安灾害事故“四防工作”,组织治安巡逻防范,维护“大院”治安秩序,当好治安“巡防员”;三是对本村村民建立户籍协管档案,清理登记外来及流动人口,当好户籍“协管员”;四是及时发现、报告、调处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民间纠纷和闹事苗头,先期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当好纠纷“调解员”;五是及时获取不安定因素、治安隐患、违法犯罪线索等信息线索,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社情动态,并提出建议,当好情报“信息员”;六是全面掌握“大院”内劳释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口底数,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和生活表现,组织群众实施帮教转化工作,当好重点人口“帮教员”。

二、建立“红袖标”队伍,延伸“网格化”巡防体系。

在成功实施城区“网格化”巡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会防范资源,动员广大群众投身于治安巡逻、邻里守望、治安协防、防范宣传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筑“平安农村”、“和谐大院”的良好局面,隆昌县公安局不断将“网格化”巡防向广大农村“大院”区域延伸,从而形成了以农村警务室和“大院长制”为依托,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网格化”、“鱼鳞式”治安防范体系—

(一)建立“红袖标”巡防应急分队。 在“大院”村民中挑选有一定文化基础、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村民以及身体健康的低保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红袖标”巡逻防范应急小分队,县公安局统一为巡防队配发了巡逻执勤袖标、迷彩服、照明手电筒、橡皮棍等装备。“红袖标”巡防队在“大院长”的率领下,坚持活跃在“大院”区域内巡逻,有效地防范和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与毗邻“大院”遥相呼应、携手协作,建立起协作联防机制,不断完善联防、联治、联调、联建新机制,实现了“大院”与“大院”之间巡逻防范“零缝隙”,并实现了与派出所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的有效衔接。据统计,仅今年1-10月,全县农村“大院”治安巡防队就共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治安、刑事案件57(件),协助调解各类纠纷212起,提供有价值信息83条,有力提升了村民群众安全感。今年9月30日16时许,普润派出所民警组织清滩村“红袖标”巡防队员正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妇女掉进了普润乡清滩村1组一口鱼塘里,其水已经淹过颈部,该妇女在水中拼命挣扎,但拒不上岸。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民警立即和巡防队员下水费尽周折救起落水妇女。后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民警和巡防队员终于得知了现年29岁的该妇女姓名,并了解到该“落水”妇女扬某系精神病患者,家住普润乡青村5组。随后,民警和巡防队员们又一起将其送回家中,其家人,激动万分,连连致谢。

(二)建立“大喇叭”安全防范模式。 为了提高“大院长”的工作效率,隆昌县公安局还积极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借力农村通讯的飞速发展,建立完善了“平安大喇叭”安全防范模式。其管理工作流程是“大院长”拨打“大院长”办公室农信通固定电话,农信通智能启动功放机便通过开通“大喇叭”传达各类通知通报和传达指令,“红袖标”巡防应急小分队和群众则按“大院长”指令快速反应,紧急出动。“平安大喇叭”开通后,村民遇到紧急情况、突发事件或灾害事故时,只需拨通“大院长”的电话,“大院长”便可通过手机遥控指挥“大喇叭”发出警报,有效调度“红袖标”巡防应急小分队、村民前往指定地点处置,实现了“一户有警,‘大院’联动,喇叭一响,天罗地网”的大防控格局。今年10月2日,普润乡汪家村一村民深夜回家后发现自己家中被盗,失主及时向报出所报警,值班民警在及时出警的同时,通报当地及毗邻各“大院长”协助查控,各“大院长”立即开通“大喇叭”,结果被盗财物和嫌疑人被“红袖标”巡防应急小分队连夜成功挡获。

(三)深化 防火墙”工程体系建设。 为深化农村“防火墙”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防火效能,隆昌县局充分利用“大喇叭”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村民群众宣传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使广大农民群众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能及时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等。同时,不断将 防火墙”工程体系建设向“大院”延伸,精心挑选身强力壮的“红袖标”巡防队员建立“志愿义务消防队”,公安消防部门为消防队配置1台手抬消防机动泵、2把水枪和300米长水带,县公安局为志愿消防队员都配齐了头盔、消防腰带、消防靴、消防斧、照明工具等常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以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和“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群防成网、纵横交叉”的农村消防工作新格局。

(四)深化“大调解”工程体系建立。 以推行“大院长”制度为契机,从注重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早排查”、“ 早稳控”、“ 早化解”入手,全力推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将“大调解”工作前置。据统计,自推行“大院长”制度以来,大部分农村矛盾纠纷被“大院长”调处、化解。一是注重苗头隐患“早排查”。责任区民警会同“大院长”深入村民群众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搜集社情民意,掌握“大院”动态,做到苗头隐患“早排查”,切实为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地情报信息支撑。二是注重纠纷事态“早稳控”。“大院长”根据工作中获取的不稳定信息等,针对较小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稳控的原则,及时疏导稳控,重大纠纷及时向警务室报告,由派出所牵头指导调处,促进社会矛盾的及时化解,实现稳控工作的整体联动。三是注重一般纠纷“早化解”。建立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村)委会—“大院长”四级调解网络,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大院”第一现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规范“台帐薄”建设,创新“重口群”治安管理

在“大院长”制运行实践中,隆昌县公安局还以实有人口管理为抓手,建立完善各类基础台帐,并积极以“大院”为依托,不断将强化刑释解教、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以及流动人口的管控工作向“大院”延伸,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驾驭农村社会面管控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隆昌县农村地区共排查列管重点人群7类1017人,占全县重点人口的61% 。

一是创新前科人员帮教举措。 对符合“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定义的人员,“大院长”办公室根据警综平台登记备案信息均一一建立专门台账档案,按照一位前科人员固定挂靠一位民警的方式,将前科人员与“大院长”、“ 大院委员”以及村社干部结成对子,全面落实帮教人员责任和各项帮教措施。

二是创新吸毒人员帮教举措。 在“大院”建立健全了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将吸毒人员全部列为重点人口管理,社区民警配同村委会干部、“大院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创新举措加强对辖区吸毒人员的帮教和管理,将吸毒人员监控和康复帮教工作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做,全面推动吸毒人员康复帮教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大院长”对片区内吸毒人员逐人建立帮教监控档案,档案涵盖吸毒人员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谈话记录、尿检报告等基本内容,从而建立起了家庭、“大院”、村社、乡镇、派出所“五位一体”的帮教模式。

三是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举措。 把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实有人口管理的重点,在“大院”建立“以屋管人”、“以业控人”制度,协助配合乡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点全面落实各项管理举措,实现流动轨迹管理无缝衔接。

四是创新精神病人管控举措。 积极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对在家庭、“大院”内监护的精神病人,尤其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全面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大院长”和责任区民警严格落实每周不少于两次上门入户走访的调查制度,对其盯死看牢,并督促指导其家属、监护人加强看护,确保其不失控。

四、搭建“大互动”平台,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大院长”制度的建立和推行,进一步营造了“警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树立了隆昌公安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而民警通过与“大院长”、“ 大院委员”及“ 大院群众”经常性沟通与接触,实现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实实在在搭起了一座警民互动的“连心桥”,有效促进了农村派出所各项基础工作尤其是治安管理工作的长足开展。

首先是坚持警力下沉,重点围绕社会治安、公正执法、作风形象、廉洁从警等问题,利用召开警民座谈会、“大院”院坝会,意见征求会等多种形式,主动接受群众评议,提供咨询服务,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全面开展“亲民天天访”、“上门送平安”等活动,走近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化解矛盾纠纷等。为此,县局专门统一印制了“三卡”(警民联系卡、防范提示卡、便民服务卡)向群众发放,并将每周三确定为全局“走访日”,要求全县二十二个农村派出所坚持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抓起,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的小事做起,必须在“走访日”活动中安排组织民警深入“大院”了解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并深层次进行送温暖、送关爱、送保障等形式多样的“大走访”活动,切实实现警民“零距离”访谈、交流、互动。同时,始终按照“真动情、实办事、下深水”的工作要求,积极与“大院”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在帮扶活动中创新与弱势群众、特殊群体沟通、交流、互动形式,切实让公安形象贴近群众。目前,全局每位乡区派出所民警均联系了一户以上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特殊人员以及刑释解教、吸毒人员家庭,并长期保持固定联系。县公安局党委还与龙市镇福庆“大院”、 云龙村党支部及贫困党员、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在此基础上,坚持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抓起,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的小事做起,组织民警深入群众了解热点、难点问题,让每一位民警名副其实成为“大院”百姓的“知音”,进一步夯实群众工作基础,有效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