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助农增收梦 甘将青春伴鸡舍-记四川省隆昌县助农养鸡家庭农场主曾丽

23.07.2015  13:48

  曾丽,33岁,一个自信、俊俏的农村女青年,为了圆助农增收梦,甘将自己美好的青春与鸡舍常年相伴。

  2001年,高中毕业的她,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怀揣梦想,外出务工,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地打工,最终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环境和待遇都不错的邮政局工作。本以为就此可以走上幸福稳定的人生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远在家中的母亲突然生病,曾丽请假探母,得知母亲用自己仅有的积蓄在市场上买了几十只土鸡苗,因鸡苗防疫缺失,所有鸡苗全部死亡,看着满地的死鸡,母亲悲痛万分,一病不起。当她得知还有很多农民都有母亲类似的经历时,曾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为了照顾母亲,她和爱人商量,作出了人生道路的一个重大抉择,毅然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家自主创业----养鸡。

  父母心疼女儿,责备她不该放弃稳定的工作而选择这个既劳累又不赚钱的行业。曾丽对母亲发誓,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把养鸡业做大做强,她暗下决心,要学好养鸡技术,养出优质的鸡苗和土鸡,让家乡的农民朋友不再遭遇母亲一样的打击。

  创业难,农业行业的创业更难。2005年,曾丽投资40  万元,在隆昌县罗星坝租用地10亩,建起了1000  平方米的鸡舍,购进1.5万只蛋鸡苗,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曾丽和爱人起早贪黑,常常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经过一年的耕耘,除去人工及成本,第一年还算盈亏持平。但第二年,赶上禽流感爆发,全国各地大量扑杀家禽,养鸡业也几近瘫痪,人人谈鸡色变,鸡蛋更是卖不出去,一年下来,亏损十几万元。看着日趋萎缩的市场,曾丽也想过放弃,但回想当初的誓言和决心,执着的她,又咬牙坚持。2007年,养殖业的春天来了,蛋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生长,各地涌现出许多养鸡专业大户。市场竞争也愈发强激烈。2009年-2010年,养鸡业再次走入低谷,许多专业大户纷纷退出,曾丽一家也艰难度日,有时连买饲料的钱都拿不出,只得四处借钱,时间长了,平日里关系不错的朋友见她也开始回避。为了节省人工,刚坐完月子的她,男人干的活也硬着头皮上,由此,年纪轻轻便落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为了节省开支,方便管理,全家老小吃、住在鸡场,常年与鸡舍为伴。虽然2011年行情好转,曾丽却因购买一大型养殖场有质量问题的蛋鸡而遭遇了一次重创——1万多只蛋鸡不产蛋,成批死亡。眼见满地的死鸡,曾丽心灰意冷,几乎绝望。养鸡这么多年,看不到希望,还欠那么多外债,最难的时候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家人也连着受累,曾丽再度陷入痛苦和迷惘。

  痛定思痛,勿忘初衷,曾丽仍然选择了坚持。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在市场的摸爬滚打,夫妻俩决定转变养殖模式和销售思路,从单一养殖蛋鸡转为蛋鸡、鸽子鸡、成年土鸡三鸡同养,以鸽子鸡、成年土鸡稳定利润弥补蛋鸡大小年的不足,同时拓宽鸡粪销售市场。2012年,夫妻俩在龙市镇朱家桥村租用地20  亩,投入120万元,再次建起了他们的鸡场和梦想。

  曾丽发现,农民在市场上购买的鸡苗,由于质量不好,防疫不够,加上鸡贩们的恶意折腾,成活率很低,农民有苦难言。为了稳步推进鸽子鸡市场,曾丽决定选育优质、易饲养、成活率高的土鸡苗,直销给农民。对每位前来买鸡苗的农民,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养殖经验,耐心讲解日常管理知识,并为养殖户提供药品、养殖手册等,还经常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服务。天道酬勤,由于质量好,服务好,讲诚信,前来购买鸡苗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周边市、县的养殖户也纷纷慕名而来,曾丽的土鸡苗也越销越多,2013年,销售土鸡苗3万余只,2014年销售6万余只,产值100多万,利润10余万。2014年存栏蛋鸡3万多只,出售鲜鸡蛋700多吨,产值500余万元,利润50万元。2014年,销售优质散养成鸡8000余只,产值80万元,利润24万元。养殖场的鸡粪也供不应求,不仅供应本地的一些种植大户,云南、贵州等地的香蕉种植大户也前来购买。

  曾丽常说“共同致富”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一人致富不算富,一群人甚至更多人富才算富”。  2014年她成立了“助农鸡养殖家庭农场”,在农场发展的同时,她始终不忘帮扶老、弱和残疾的农民朋友,每当他们前来购买鸡苗,曾丽总是半价优惠,送药、送料、送技术。曾丽积极参加政府发起的产业联合扶贫计划,到全县各乡镇为贫困农户发放土鸡苗,2014年-2015年,共计发放土鸡苗2万多只。

  目前,曾丽正在筹建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后,将定期组织农民统一培训,抱团发展,无偿为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引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养鸡致富;下一步,她还打算建一个有机肥加工厂和一个生态循环经济养殖带种植示范区(计划500亩),她想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农业。

  创业依然艰难,追求仍将继续,我们希望曾丽这颗扎根农村的希望之星,可以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