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水稻基地“充电” 四川种粮“新农人”再抱团探索手机耕田

22.08.2016  04:05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淼) “机插秧田里的草老是除不净咋办?”“想走高端市场,什么样的品种外观好看、米粒又大、口感也好?”“种粮规模越来越大,销路怎么解决?”8月21日,在郫县犀浦镇石亭村和团结镇白马村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核心试验基地,来自全省各地的130多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和粮食专合社负责人在这片种粮人“偶像”袁隆平院士的宝贝田里“虔诚”地“取经”,看着优质抗病抗倒、超高产的新品种丰收在望,争相发问。

当日,由四川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主办、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承办的“2016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高产高效高新技术培训会暨‘四川神农事’移动互联网+农业现代科技推广会”在郫县召开。这已是该联合会2016年12期培训会的第7期,在水稻收获季节,主题专门聚焦“种粮”。

郫县的这片稻田来头不简单,可谓是种粮人的“圣地”。这片稻田的主人是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该中心正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西南设立的分支机构。大批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如市民餐桌上常吃的大米“老祖宗”就在此培育——该中心培育出的“Y两优973”实现了四川两系杂交稻新品种选育零的突破,同时,闻名遐迩的“高粱稻”炳优900、瑞丰788、利两优959及四川2015年新审定品种“高粱稻”天优863也诞生于此。2012年,时年82岁的袁隆平院士曾在此畅想:我是“80后”,我梦想着等我“90后”的时候,水稻能长两米多高,稻谷能有花生粒那么大,人们可以在稻田下乘凉,再不用为粮食问题发愁。

近年,四川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土地流转逐渐取代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不少没有种田技术和经验的“新农人”也纷纷下乡种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农户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随之带来了更高的风险。“成百上千亩土地一旦出现技术问题,一损失就是几十万,农民承受不起,粮食安全也受到影响。”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彭甦告诉记者,而且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育种攻关第四期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但目前国内水稻种植农户大都缺乏水稻专业技术知识,只能凭借经验种植,很难实现高产增收,必须走袁隆平院士“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路子。

此次,四川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携手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瞄准种粮大户最现实难题,请来专家带来“如何根据自己的种植方式选择好品种并规避种植风险”“水稻规模化高产种植技术”“水稻植保综合解决方案”等精彩授课,让130多位四川种粮“新农人”“大快朵颐”。“我的广元‘王家贡米’已是地标产品,卖到5元一斤,常常一米难求,我想扩大种植面积、拓展市场,但在海拔600-900米的秦巴山区怎样种出有卖相、口感好的高端品牌米?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辞职下乡种田的广元天下鲜蔬菜专合社理事长李荣深第一次参训就受益匪浅。

不仅学到了如何高产高效种粮,参会的种粮“新农人”们还纷纷拿起争相手机扫码下载一个叫“四川神农事”的手机APP。这是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专门针对西南地区种养殖结构开发的农业综合服务性农业大数据公益性运营平台,今年8月刚刚上线。该平台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为农户免费提供最新资讯、市场行情、供求发布、惠农服务、科教培训、农事医生等综合服务,并建立专家服务体系,免费提供面向全部用户开放的农事问答,实现大专家与乡土专家有效结合,让农民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在线交流方式学习农业一线最新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除精准技术指导服务,还通过建立网上农资店和线下体验店(村级试验示范点),整合国际国内一流的农资生产企业、国内各大涉农电商(服务商)等资源,农资生产企业直接在平台上开设农资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户采购成本,实现‘农民朋友得实惠、农资直供到村乡、农技服务到地里’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彭甦介绍。

“水稻穗子枯了怎么办?拍个照上传就有专家解答,而购买植保服务、销售自家大米等都可发布供求,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分析作出生产抉择,让四川‘新农人’们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思维,通过手机就能科学种田、高效管理、成功营销。”四川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办公室负责人梁金修表示,以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为主要标志的智慧农业时代已到来,四川“新农人”们必须迎头追上,下一步将把“四川神农事”在全省1万余家农民专合社推广,让四川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切实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