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议四川大山里多建机场 比修高速路便宜
通用航空
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陈岩 刘莉
10月14日,在中国(绵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满头白发刘大响院士第一个发言,他将通航产业,即小飞机运输系统,称为人类高速交通运输的“第四次革命”。
名片
刘大响 (1937.10.14-)
湖南省祁东县人。1986年起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研究所)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现任中国一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刘院士看来,2020年,我国通航飞机将达到10000架左右,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12%,其中有21%是公务机,其余79%是通勤、作业、培训和运动等用途的飞机。从价值量看,未来十年国内通用飞机需求总价值将突破千亿元,其中公务机价值占70%以上。
谁能分一杯羹?刘院士看好自己待了30年的四川,“四川不仅有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也有不得不发展的理由。”
灾害搜救的“利器”
“地震后,我们两院27个院士曾联合上书国务院,请求建设国家级的航空救援体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通用航空以其快速性、灵活性和直达性等优势,将成为未来我国专业航空救援部队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刘大响表示。
而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各类地质灾害频发,而各类通用飞行器可以快速提供,如灾害搜救、空中救护、灾害监测。
据了解,在芦山地震中,刚刚发展起来的几家四川通航企业都纷纷派出直升机飞入灾区,参与救援,在民间救援领域,非常耀眼。
大山里的交通新选择
从33岁到63岁,自己人生的整个壮年,刘大响都在四川江油搞研究。
四川纵横交错的大山他再熟悉不过。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5亿元人民币只能修2-4公里的高速公路,但是同样多的钱却可以新建一个通航机场。通航反而成了耗资相对低廉的基础建设方案。
以“小飞机运输系统”为骨干,构建的快速交通运输新模式可以链接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地区,将达到4倍于高速公路的速度和效率。
“2-4公里高速哪儿也去不了,但一个通用机场就将你联入了全世界。”刘院士对大山里的机场寄予厚望。
“天时地利人和”的绵阳科技城
而在四川省内,刘大响院士非常看好绵阳科技城在通航领域的潜力。
“天时地利人和,绵阳都占了,不发展好实在说不过去。”刘大响表示,天时方面,国家出台政策目标2020年放开低空空域,省级层面将航空与燃机列为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进行支持。
人和指的是,绵阳自主发展的欲望非常强。据悉,位于北川的通用机场的场址论证报告已得到民航西南管理局正式批复,预计2015年开建,届时有望建成省内首家一类通用机场。
在刘院士看来,绵阳最“了不得”的是地利。“绵阳有624所、420所、九洲机构,具备国内最强大的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的研发制造能力。做好军民融合,将现有的技术优势市场化,整体优势非常明显。”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电系统是飞机的“大脑”,绵阳掌握了最关键的两部分技术。
川报观察
《川报观察》客户端出品
投稿地址:[email protected]
在这里,读懂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