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回母校:犹忆年少求学路,今日尚望新桃开
院士回母校:犹忆年少求学路,今日尚望新桃开
—— 记“院士回母校”活动
龙湖初晓,风景这边独好。5月19日,由教育部关工委、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四川启动仪式在我校成龙校区龙湖剧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我校79级杰出校友李言荣受邀回到母校,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他的励志人生,深入探讨学习、奋斗、生活、追求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专而有道,半生秉持勤且坚
“人这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第一件事,差不多做了十年。把这件事情做好之前,我一直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李言荣结合自己在学术、科研上的探索,语重心长的告诉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从我的经历来看,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很多人的一生都只是做一件事,围绕一件事来做。”要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它,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当做职业来做,要当成事业来做。李言荣说,“今天做了,明天还想做,这是事业。今天做了,明天还要做,这是职业。”只有认定一个目标,全身心的去做,才可以做好一件事。李言荣深情的回忆起和他的团队一起努力的十多年时光,是对学术的执着、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李言荣和他的团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学术、搞科研。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李言荣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他所在小组成员们也成为了全国信息领域的佼佼者,今年,申报院士候选人的三位都在这个团队里。
我校杰出校友李言荣院士分享他的励志人生
“我知道电子科大每天晚上12点时的样子”
在老师蔡冀英的眼中,李言荣是一个“乖娃娃”。蔡冀英老师回忆道,“由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使得来问问题的学生很多,李言荣就经常来问我问题。”李言荣坦言道:“我不算最聪明的,也不是水平最高的,但是我敢说,我肯定是最勤奋的。”大学四年的努力,为李言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李言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为了少数“硕博连读”的人,并且有机会出国深造。回忆起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李言荣说,“那个时候我也是非常勤奋,我抓住圣诞节别人放假的机会,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李言荣回国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他引用美国著名球星科比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勤奋:“我知道电子科大每天晚上12点时的样子。”在做学术、搞科研中,李言荣就是这样勤奋,三百六十五天,可能有三百六十日都是如此。
在老师蔡冀英眼中,李言荣是一个“乖娃娃”
“杀鸡用牛刀,不断追求卓越与极致。”
古语云:“杀鸡焉用宰牛刀?”但李言荣却不这么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杀鸡用牛刀’是笨方法,但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中,要挑战不可能,追求卓越与极致,‘牛刀’是非用不可的。”李言荣殷切和学弟学妹们说:“要用尽一切努力将自己人生道路中重要的几步走好。”对于李言荣来说,高考是他改变人生的第一步,随后考研、出国、独立做科研项目等重要转折点接踵而至,无论是对待哪一件事,李言荣都用尽全力去做。多年以来,无论在做学术研究还是在做管理工作,李言荣都严格要求自己。电子科大的师生们对李言荣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他们表示:“我不怕我们的校长,就怕给我们校长汇报工作”。李言荣这种专注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让他在科学领域攀峰不止。
李言荣的辅导员冯可甫老师这样评价他的学生,“李言荣的成功源于他努力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的精神。这精神不但使他本科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成为百里挑一的毕业生,也是他获得的学科成果为四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能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坚决因素。”李言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坚持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勤奋是赚取第一桶金的工具。没有坚持,很难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若不勤奋,很难获得成功。“成功是靠坚持和勤奋积累下来的。” 而在坚持和勤奋之中,更要有严肃认真的精神,敢于挑战不可能,追求卓越与极致,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发展进步。
一颗赤心,一生不忘滴水恩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学校、我们国家更加美好。”
李言荣曾于1995-1999年期间先后留学德国Karlsruhe国家科研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并做客座研究员或访问教授。他坦言,当年国外的条件比国内好,但国外的舞台是有限的,国内的机会更多。“在国外你萌生了一个想法,你要回国,结合国家的发展,你的发展会比在国外好。” 李言荣表示,目前国内一些成功的人,很多都属于这样。李言荣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工程科技的变化,如今我们的工程科技基本上和国外并立,局部开始领先,预计大概一二十年,我们就领跑世界,但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个人成功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将成果回报国家!”李言荣秉承着,也践行着这一信念。他把多年来的研究应用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到雷达接收机和通讯设备上,解决国防和民用通讯的问题,二是利用这种材料做红外成像、红外探测、以及做发动机的在线监测。如今,李言荣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广泛销售,与美国、德国的产品并驾齐驱,他的第二项成果已经超越美国波音的技术,基本已经领跑世界。
李言荣院士在实验中
2016年,是四川师大建校70华诞,李言荣作为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在总结大会上,他深情回忆了在母校求学的时光,分享了校园生活和学习上的多个故事。“作为一名小镇少年第一次来到省城,是四川师大打开了我的视野。四川师大是我科研事业起步的第一站,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忆”,李言荣深情的说,“三十多年来,我从一个风华正茂、懵懵懂懂的青年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三十年后回到母校,应该说是人到中年、两鬓斑白。”谈到这里,李言荣想到了自己的辅导员冯可甫老师,“如果不是当年冯老师的公正,我也许不会有今天。”今年4月,是恩师蔡冀英的八十大寿,李言荣特地回到母校为恩师贺寿,对于李言荣来说,母校和恩师是难以忘怀的。其实,自从毕业后,李言荣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川师大,他经常回母校做学术报告,帮助母校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积极给母校建言献策,为母校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普通人,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李言荣给出了自己地回答。“作为班长,我努力学习、团结同学,鼓励同学们到广阔天地去做一番作为;作为老师,我认真负责,教书启蒙,像我的老师蔡冀英一样教书育人,让学生一代代地成长;作为校长,我的任务就是把学校团结起来,让教师们做出真科研,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培养大量的社会需要的、国家需要的杰出人才,这些都是我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体现。”李言荣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学校、我们国家更加美好,,如果有更大贡献,那就更好。”李言荣无论是在回报国家、回报母校、回报恩师方面都做的很好。
“成功不忘党和国家的培养”“成功不忘母校的恩情”“成功不忘师恩”,这三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李言荣院士的一颗赤心。冯可甫老师说,“他成功了,他选择留在祖国,把许多科研成果用于祖国的四化建设;他是院士,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工作繁忙,时间宝贵,但是他还是回到母校共创科研项目,提高母校科研教学水平;他走上教学岗位,继续培养学生,继续师长以谢师恩。”李言荣院士无疑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师大学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李言荣在结束自己的演讲时说,“现在的大学生赶上了好的时代,发展的舞台更大,中国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从台下走到台上,从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央,国家需要青年的努力。我相信川师大人才辈出,每个人都能为国家贡献力量,让整个中国大不一样。”
活动现场的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院士学长的演讲振奋人心,院士学长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独到的人生见解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增添了正能量、激发了新动力。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5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陶纹麟难抑自豪之情说:“我为我能有这样的院士学长感到骄傲,院士学长在学术路上的那种坚持不懈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今后求学的道路上,我会像院士学长一样,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车制钰说,“今天听了李言荣院士的访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坚持与勤奋’,成功之路上必然有荆棘险滩,但是有一颗勇敢、坚强的心,便会让你一路披荆斩棘。”
学校新闻中心记者吴柳佳说:“李言荣学长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让我十分感佩。我要秉承川师大精神,传承院士学长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将来为母校争光,为祖国做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徐崔迪说:“院士学长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要牢记他那句‘要让我们的存在使世界更加美好’,我会认真学习,继续提升自我,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校长汪明义向我校杰出校友李言荣院士赠送校园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