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学院外籍院士回母校 与新生代校友聊学习

22.12.2013  02:16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唯一健在华裔院士张隆溪回成都母校谈学习。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1日讯(记者 代朗) 我们是不是该学那种现在好就业的东西?有些东西学了到底真有用吗?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应怎样更有效地学习?”……对于新生代年轻校友们的追问,生长于成都的著名文化学者,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张隆溪12月21日回到曾经的母校成都树德协进中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忘年校友们释疑解惑。

这也是张隆溪五十后年首次回到母校成都树德协进中学:1963年进入成都树德协进的张隆溪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但在高中毕业时遭遇文化大革命。之后张隆溪被下放农村,之后又回城当了几年工人。十年后,他由于外语成绩优异直接考进北京大学。“当时我是唯一一个没有上过大学但入学总成绩第一的学生”,张隆溪回忆说。

聊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张隆溪认为,自己在中学阶段虽然非常喜爱文学,但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差,“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人一定要多学东西,学习面广的话了解的知识就多。但在爱好的方面,则一定要深究学理。”对于张隆溪的学习经验,应邀出席活动的张隆溪当年的物理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张隆溪为了自己能跟苏联学生通信,在全部同学都帮我写信时他选择了自学俄语。最后通过我借给他的一些俄语教育书籍,他竟然从不懂俄语学到了自己用俄语写信。但他从来都没有来找我教他,这种成就就是他对知识渴望时表现出来的执着。

现在我们不知道该学些什么知识,什么样的专业以后可以更好地就业呢?”面对现场一位学生的提问,张隆溪举例说到,“现在我们站在一个地方,从现实看站的这块地方是有用的,而其他地方貌似无用。但如果我们把其他多余的地块都砍掉的话,我们就无法移动。”张隆溪总结说,有的东西不是一直都有用的。就如同学习一样,“我们平时学的东西看似不能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但只有平时不断的知识积累,才会成就你的一些能力。所以说,只要学习就会有成绩的。

张隆溪建议年轻的校友们努力通过学习知识锻炼头脑思维,“练好了思维能力,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拿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