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三国演义与信义文化”讲座

17.06.2017  01:55

6月9日下午四点,我院在体育馆二楼举行“三国演义与信义文化”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员、西南科技大学人文学科兼职教授李德书。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车韵飞、游仙区社科联主席蒋辉、游仙区社科联副主席李启华等领导,以及我院2000余名师生参加当天讲座。讲座由学生处副处长何仕元主持。



李德书教授就关于信义文化的重要价值、关于《三国演义》中的信义英雄、关于游仙与信义文化三个方面展开演讲。他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在讲到《三国演义》中的信义时,他用仁义明君刘玄德、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刚烈正义的张翼德、忠义完美的赵子龙来举例,将信义而已阐述的栩栩如生。

当他讲到游仙与信义文化的时候,他说游仙既是人名,又是地名。根据地方史料记载,东汉末期西蜀涪县(今四川绵阳),有个道士名叫李意期,因其道法高深、医术精湛,好云游四方,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被称为高仙、游仙。晋代《蜀记》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长生、李八百,《三国演义》中称为青城山道士的李意,说的都是他。传说李意期看中涪县东山宝盖峰的风水龙脉,创建了如意观,并在涪江以东地区行医布道,深得民心,后人为了纪念他,留下了仙人桥、遇仙桥、游仙观、游仙坝等多处地名,游仙乡、游仙镇、游仙区的行政建制也由此而来。






听完李德书教授的精彩演讲,我院师生纷纷表示,李教授的讲座不仅让他们学到信义之重要性,更让他们了解到了游仙的历史文化知识。

李德书:中国“三国演义”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市社科联顾问、市川剧理论研究会荣誉会长、市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顾问、市“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市文艺评论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盐亭螺祖文化研究会顾问。曾在中央和省、市报刊、电台发表各类作品100多件。创作的“四川车灯”节目参加过全国曲艺调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