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降低考试难度真的是减负大招吗?

27.11.2021  19:20

  原标题:[评论]降低考试难度真的是减负大招吗?

  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文件,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作业、考试等方面做出进一步要求,其中关于降低考试难度的细则引起网友热议:小学生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水平会更焦虑”“开盲盒式中考”“孩子以后缺乏竞争力怎么办”。。。。。。面对地方的减负大招,网友们又吵翻了。

  这属于减负中加强考试管理的内容。此前,国家和各地发布的减负规定,均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降低考试难度,则直接针对考试“偏难怪”问题,其出发点是通过科学命题,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

  降低考试难度,真的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吗?

  赞成降低难度者认为,考试难度降低,教师就不必教那么难,学生也不必学那么深。不少网友还晒出小学生的考题,称有的题目连博士生也不会做,题目过难、太偏、超进度,让家长不得不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来源。

图片来源:图虫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味降低考试难度,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考题难度降低后,小学生每次考试的平均分都不低于95分,那考92分的学生家长也会焦虑,会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分数。如果就满足于孩子考了90多分,就会变为“温水中的青蛙”,到中考竞争时显出原形。相对于关注分数,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成绩排名。考92分,还是班上倒数第一名、第二名,这会让家长更抓狂。

  未来学生参加的中考与高考,并不是按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评价、录取,而是要按考试排名结合志愿进行录取,中考要看一个地区的排名,高考要看全省排名。基础教育存在的“唯分数”论,本质是“唯名次”论。

  减负措施中规定的进行等级评价、不公布排名,与降低考试难度一样,都被质疑与中高考强调排名的录取模式“不一致”。

  学生都得A,可中考不是得A就录取,还必须排出高低;考试难度降低,大家的分数都提高,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以前650分(总分750分)可进重点高中,现在要达到700分才进重点高中。这被质疑为内卷加剧。

  “考试难度降低”遭遇“强调按名次录取”,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为获得更高的名次,学生不得不得进行“题海训练”,看到题目就“反射”出答案,不能有任何错漏,只要一个地方出错,就名落孙山。这是中小学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机械式题目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随着各地的考试难度降低,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为不失一分,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训练熟练度,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做一些带有挑战性、创新性的题目和作业。

  从根本上说,这是考试定性为评价还是选拔功能的矛盾。目前,中小学组织的考试,以及教育考试部门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都强调评价功能,作为评价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业要求。而作为选拔的考试,是必须把学生分出高低来,考95分是第20名,和考70分是第20名,在选拔考体系中是等值的。

  我国中高考的性质就是选拔考,选拔考要很好地发挥选拔功能,需要难度适中,过难与过于简单,都会存在选拔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中高考是选拔考,家长也就不自觉地把中小学的每一次考试都作为选拔来对待,不会看评价成绩,而在意选拔位次。

  要协调这二者的矛盾,就必须推进中高考改革,把考试的功能从选拔改革为评价,即把中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一方面指标,由招生学校结合学生的平时课程成绩、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在当前的升学评价体系下,应该从“选拔”视角理解家长对待学生学业成绩的态度,中小学的考试,需要难度适中,不能片面地认为降低难度就能减负。适当的难度系数,可能更有利于学校提质增效。

  从长远看,推进“双减”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教育评价改革,要将中高考的功能定位为评价。否则,家长仍旧会关注学生的考试排名,展开提高排名的学业竞争,学校的考试难度低了,就寻求校外培训或者“私教”给孩子加餐。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实行等级评价等等都难以把学生和家长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微博热议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