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新创办15-20所附属学校 成都构建环高校基础教育生态圈

28.07.2018  07:51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7日讯(记者 陈淋)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指导意见,到2020年,成都将推动一批现有附属学校建立校地共建机制,新创办15-20所附属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到2025年,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附属学校,形成校地共建新格局;到2035年,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深入推进校地共建、服务高校建设与发展,更加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更好落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优教成都”建设行动的要求,依据中央、省、市相关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定,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内容,成都将通过校地共建高水平附属学校,构建结构完善、融合发展、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加快“优教成都”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成都确立了“县域自主、市级统筹”“公益为主、促进公平”“就近优先、深度融合”三项指导原则。并设定了到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最终让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全面形成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在共建附属学校过程中,将建立包括探索设施共享、校地共管、品牌共用、人员共派、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等七个方面的机制,明确共建方向和任务。在共建保障中,将有包括建立工作推进机制、项目培育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构建闭合完整的共建工作链。

  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共建对象上将重点选择地方公办学校及具备公共属性的高校自办学校进行共建。在共建方式上,既可以选择现有附属学校进行共建,也可以遴选一般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创办新的附属学校,并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在共建性质上,共建的附属学校不因共建改变办学性质、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按照相关规定,成都将做好高校教职工子女进入共建附属学校入学工作,并鼓励高校向地方开放共享自办学校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