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进军农电商市场

13.10.2014  14:13
核心提示:尽管中小公司还在挣扎,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下一波浪潮,农业电商将成为互联网和实体大佬们下一个角逐的对象。

  阿里务农带动涉农电商浪潮

  在农业电商领域,阿里的介入几乎成为行业爆发的起点,而这一行业的爆发对农村农产品市场和购买者消费习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陕西省武功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但在新的电商农业时代,武功县却算是后知后觉。

  “武功是一个农副产品大县,它有唯一的一个农科城、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但我们的电商起步晚,是去年年底才刚刚启动的,可以说酸甜苦辣都有。”陕西省咸阳市副市长张小平说。通过寻求专业帮助、聚集人才,首批20多个搞电子商务的企业在武功落户。

  这20多个企业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起初,他们只卖当地的陕西面制品和布艺,这些特色产品一开始就卖得很好。接下来,因为意识到产品种类不够多,所以又把西北的产品拉过来,比如新疆的干果、甘肃的白南瓜、宁夏的枸杞子。

  “所以我们现在的方式,就是把西北的农副产品买到我们那里,通过我们的策划、包装,通过质检部门的认证然后销往全国。目前发货量一天超过1万多单,现金流也达到了80多万。”张小平说。

  武功县所销售的食品在经常逛淘宝的人的眼中并不陌生,这些产品都是淘宝网[微博]在“特色中国”项目起步阶段的主推产品。

  自阿里巴巴[微博]上市后,发展农业电商就成为其重点之一,“特色中国”项目是2012年淘宝网食品类目组建的一个部分,同时,淘宝网还专门成立了新农业发展部,推出生态农业频道。这一步顺势之棋给农村经济和农业消费市场带来了很大变化,武功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目前的“特色中国”还在不断扩展地域,最新的动态是9月底吉林馆开馆。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只是将网络交易版图拓展至农业领域的一个部分而已。

  互联网大佬纷纷进入

  在“特色中国”之外,阿里巴巴的新方式是要用户通过阿里旗下平台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也就是“聚土地”。

  用户可以选择离身边最近的农场预购土地,定制套餐,预订食材。

  以北京延庆农场为例,早晨5点,新鲜采摘的蔬菜装入冷藏货车运往顺丰[微博]北京总部;早晨7点,顺丰配送搭火车开始配送。定制周期以月或年为单位,蔬菜配送日期也会事先约定好。

  同时,用户可以以“土地购买者”的身份去免费参观农场,监督食材生长。

  “今年‘聚土地’两期项目的推出,推动了农业电商化,并且展现了大数据优势。通过大数据,商家可以测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以此调整自己的产品。”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张蕾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研究证明了,中国传统农产品销售供应链过于复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生产者没有定价权,农民收入始终难以提高;而在参差不齐的市场中,缺乏经验的消费者也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所以涉农电商将会是一片值得开拓的蓝海。

  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个关头纷纷进入农业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许多互联网公司早就看好涉农电商,并且在默默准备,数字比想象中也要惊人,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000家。

  这其中包括了乐视食品电商平台上线,以及恒大进军农业并与阿里合作等。

  “现代农业是新兴产业重要的一环,与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紧密相关,也是国家未来十年的重要战略方向。安全、优质的食品是民众的最基本需求,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滞后的市场传导、无序的加工手段、混乱的产地标识,也是乐视顺应时代和市场的一个选择。”乐视农业品牌推广中心方面对新金融记者介绍称。

  小公司夹缝生存不易

  根据2014年上半年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农产品的总交易额在4万亿元左右,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元,实体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为1%。

  农业电商前景广袤,但对于大多数电商来说,却无法避免亏损的现状。

  与其他品类电商不同,农业电商有自己的特点,最关键的部分是仓储物流。生鲜农产品保存条件很高,一般情况下,运输损耗率等达到20%甚至更多,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产品成本。

  另外,作为不直接和产地对接的小型电商,靠囤货形式则更为危险。

  仓储物流成为农业电商环节最大的拦路虎,即使是如乐视般大规模的公司,也不敢从最初就大范围开展业务,而是选择了用大闸蟹试水。新金融记者从乐视工作人员方面得知,目前大闸蟹虽然销售十分火爆,但物流并不能完全跟上,很多订单被安排延迟发货。

  “做独立农业电商平台的中小电商是危险的,他们的基本思路是先亏钱,把市场规模做起来,再赚钱,但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这些公司很难熬到这个时期。首先是很有可能在规模做起来之前,公司就亏不起了,另外,现在阿里、恒大这些顶级公司都在进军农业电商,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小公司就更PK不过了。”互联网评论人王健对新金融记者分析称。

  上海生鲜电商“菜管家”,运营4年来总计投资3500万元,到目前仍没有熬到盈利。

  尽管中小公司还在挣扎,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下一波浪潮,农业电商将成为互联网和实体大佬们下一个角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