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春钢铁厂堵排水渠致百亩农田被淹多年

15.07.2014  04:31
村庄紧挨钢铁厂 搬迁与否好彷徨 阳春新钢铁厂建设导致排水渠堵塞 阳春新钢铁厂建设导致排水渠堵塞,百余亩农田多年受淹,村民生活环境也受影响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王伟正) 作为广东阳春市最大的企业,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钢铁厂”),是当地最大的纳税户,每年向阳春市纳税亿元以上。然而,如此规模的企业,距离村庄仅几十米,投产数年仍未通过环评;附近村庄的村民买桶装水度日已多年;钢厂建设导致排水渠堵塞,百亩以上农田被淹多年。

   百亩农田受淹丢荒

  新钢铁厂区位于阳春市潭水镇双凤村,该村乌泥垌自然村的房屋,离厂区最近的不足50米。6月25日,天气晴朗,之前约10天都没下雨,但通往乌泥垌村的唯一村道积水几十厘米高,行人、摩托车通行艰难,积水村道旁大片农田荒芜。乌泥垌村民林嘉生(化名)介绍,新钢铁厂2008年开始建设,黄泥覆盖田地、泥土堵塞排水渠等问题逐渐浮现,乌泥垌村约170亩农田、200亩旱地受影响。2009-2011年,当地政府对受影响的农田按每亩800元的标准进行赔偿,但2012年至今,赔偿不见踪迹。林嘉生告诉记者,村民每年都向潭水镇政府反映农田受损一事,每次都得到会有赔偿的答复,但最后都没落实。

  位于乌泥垌村上方的担干塘自然村距离新钢铁厂不过几百米,村民吴天来(化名)告诉记者,自排水渠被堵塞后,担干塘村有近百亩农田常年被水淹。吴天来说,刚开始村民还会在田里种水稻,但快要出稻穗时,一下雨农田就被淹,有时积水高达1米多,导致失收,所以这片农田只能丢荒。2011年以来,村民一直向镇府反映农田受淹的问题,但至今情况未有改善,村民也从未获得赔偿。

  6月26日,潭水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钟力称,乌泥垌自然村每年每亩800元的赔偿“算赚了,如果种田,肯定没这个收入”。新钢铁厂原本规划建设一条新排水渠,施工队本已进驻并建好了一段,但因乌泥垌村的几块地征不下来,所以不了了之,“对担干塘村确实有一定影响”。钟力强调,担干塘村民的赔偿要求镇府很重视,“但赔偿问题阳春市政府说了才算”。阳春市政府派出多个工作组实地调查,最后认为对担干塘村的影响不是很大,“农田就被淹几个小时,以前没有新钢铁,也有些农田受淹”。但钟力认为:“说新钢铁对担干塘村一点影响都没有,也说不过去。

   空气井水均受影响

  近在咫尺的污染是乌泥垌村民最担心的问题。新钢铁的厂区距离乌泥垌村房屋最近的不足50米。村民林清然(化名)告诉记者,有时半夜会被钢铁厂排出的气体呛醒;屋顶、窗户、蚊帐顶、地板上等,随处可见从钢铁厂飘来的银白色金属粉尘,夜晚灯光照射,像下雪一样;以前乌泥垌村很多村民种桑树、养蚕,但自从新钢铁建成后,粉尘洒落到桑树上,就养不了蚕了。

  饮水也成了乌泥垌村人的一大困难。林清然告诉记者,乌泥垌村每家每户一口井,三四年前开始,井水有异味。应村民要求,阳春市有关部门到乌泥垌村取样检测,结果显示井水部分指标超标,村民随后接到立即停止饮用井水的通知。当地政府抽干了井水并消毒,之后宣布井水检测合格。但林清然“还是不太相信(井水)合格”,多数乌泥垌村民都持如此想法,从此靠买桶装水度日。一些舍不得花钱买水的老人,隔两天就要经过长年积水的村道,到村外有自来水的小店拉水。一位76岁老人告诉记者,她到村外拉水,摔倒过几次。

  6月26日,阳春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长麦北荣介绍,新钢铁厂的环保设备比较齐全,建立了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废气排放,数据显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钟力称,新钢铁厂花了几千万元建设脱硫设备,污水处理设施也花了很多钱,所有污水都回收利用。但2012年的一天,新钢铁厂的污水设备坏了,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了两三

  个小时,周边村庄的井水确实超标,但政府马上采取了措施,通知村民不要喝井水,并发放了一批桶装水,“光这次,政府就花了20多万元”。经过处理后,井水的检测是合格的,是可以饮用的。

   投产数年未过环评

  今年1月,新钢铁厂被群众举报生产手续不齐全,国家相关部门调查证实了举报内容。国家工信部将新钢铁厂从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俗称“白名单”)中剔除。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钢铁行业中的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至少1000米以上。当地村民质疑,距离村庄如此近的新钢铁厂,是如何通过环评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通过环评?

  对此,麦北荣表示,他接手这块工作不久,对一些情况不太清楚。环境监察大队的副队长则告诉记者,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对新钢铁厂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但环评现在有没办下来,并不清楚,“因为那么大的企业,需要国家批,听说正在办”。

  阳春市环保局局长陈少明则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新钢铁厂的单项环评已获批,但总的环评还在环保部审批。他强调,不是环评没通过,而是在走程序,“很快就会批下来了”。

   村庄整体搬迁迟缓

  钟力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开始就参与新钢铁的征地工作,列入征地范围的共有1200亩土地,5年来已经征了约1100亩,还剩100多亩没征。钟力表示,新钢铁离乌泥垌村那么近,肯定有影响。政府2009年就决定整体搬迁包括乌泥垌村在内的几个村庄,现在就剩乌泥垌村没搬迁。乌泥垌村民林嘉生告诉记者,全村35户中,目前只搬迁了5户。林嘉生说,村民认为迁入地离镇区还有三四公里,比较偏僻,同时补偿也未能与政府达成一致,所以迟迟未动。

  2012年之前,当地征地补偿标准是2万多元一亩。现在根据新的政策,征地过程中需要提留10%的土地作为农村集体留用地,折换成货币,加上2万多元一亩的补偿,每亩征地能获得的补偿提高到6.5万元。钟力认为村民有“再等几年,补偿可能更高”的想法,所以导致搬迁迟缓。

  钟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新钢铁厂占地约5000亩,目前建成两期工程,原本计划建设第三期工程,但由于这几年钢铁行业市场低迷,企业没有上马第三期工程的条件。“政府做了那么多年征地、搬迁等工作,也烦,也想停一停”,所以,2013年以来,政府少做相关工作。钟力认为,以前政府找村民做工作多,每户不少于10次上门,这两年政府没那么积极了,村民就开始心急了,“毕竟住在那里,走路难,饮水难,噪音又大,还可能有污染”。钟力表示,如果村民有搬迁的意愿,政府还是会想办法,“反正迟早都要搬迁”。

(原标题:广东阳春新钢铁厂投产数年未过环评 百余亩农田多年受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