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渔溪镇“四风”整改见效果

23.09.2014  01:23

  “这回心里踏实了!”“舒服多了!”何绍辉和梁进伦二人,都住在恩阳区渔溪镇,只不过是一个住在农村,一个住在街道,相距3000多米,一个月以前,都曾为垃圾清运而苦恼,而今却为相同的事发出同样的感叹。

  距梁进伦家300米是渔溪镇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刺鼻,老梁及附近的村民情急之下拦车阻止垃圾倾倒。垃圾拉不出去,何绍辉家旁边的垃圾中转站臭气熏天。

  镇领导知道后,垃圾倾倒问题迅速解决:改迁垃圾填埋场,增加覆土填埋次数,加大清运力度……转变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渔溪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老百姓的心气儿顺了。

   撑“里子”,工作有精气神了

  “现在工作状态变了,人人都有了精神气儿。”副镇长母洪波说。

  由于诸多原因,年初部分干部一度纪律松散,工作上持等待观望态度。“

  由于诸多原因,年初部分干部一度纪律松散,工作上持等待观望态度。“根子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渔溪镇党委书记邓甫海说。

  硬措施、铁手段整治干部工作作风。约谈35人次,诫勉谈话5人次,通报批评38人次,立案查处1人……专项资金、粮食直补、低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全面清理,理顺了镇村社干部的服务理念,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上班看报喝茶、下乡走马观花、决策领导定夺、办事懒散拖沓等不正之风荡然无存。“这既重塑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干部。”渔溪镇镇长马龙辉说。

  让五岭村支部书记吴凤初感触最深的是“领导对基层更关心了。”对村级项目资金、运转维护资金不克扣,以前欠下的全部补清,提高村居“三职”干部待遇,镇党委、镇政府节约资金为“三职”干部全部购买意外险……

  “现在,干部们每天想的是如何搞好工作,如何为群众服务。”母洪波介绍。

   长"面子",生活环境亮堂了

  “房子是乱的,街道是烂的,河水是臭的,晚上大街是黑黢黢的。”在街道住了30多年的退休教师朱俊成说,“现在,房子整洁了,街道平整了,河水干净了,大街晚上变得亮堂了。”

  以街代市、街道破烂、环境脏乱差、村道路未硬化等系列问题摆了出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渔溪镇筹资1300多万元,改造3条大街2.6公里,埋设雨污管网、铺设人行道砖、栽植行道树、安装路灯、黑化街道;新建、升级停车场,购置垃圾收集桶,改造场镇公厕,规划新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站;保持年增加20万元组建专门队伍、购买相关设备保持场镇洁净;强制拆除3起“三违”建筑;自筹300多万元铺通未硬化的4个村的道路基础,并积极协调道路硬化……

  街道宽了,路灯亮了,居民必须讲卫生,共同维护好场镇形象。渔溪镇制订了详细规章制度,并通过人代会,建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制约长效机制,用学习、监督、劝阻、曝光等方式,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鼓"袋子",发展产业脱贫了

  “不搞沙参(川明参)种植,哪能住上新房子哟!”金凤村村民张龙礼告诉记者。

  为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切实整改“助农增收不到位”的问题,渔溪镇把发展农村产业作为第一要事。

  引进专业大户,培育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模式规模集约种植;对村社干部、种植户进行多次培训;通过区政府、公司争取资金支持,对大户实行以奖代补,保证种得下去、种得有效益;引资5000万元建设冷冻物流项目,解决产品储存。

  据了解,渔溪镇现种植川明参1万余亩、芦笋5000余亩,栽植核桃1000余亩、红心猕猴桃800余亩,组建畜禽养殖合作社(基地、场)21个,实现年收入2亿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

  “稳定收入和宜居环境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整改的最终目的。”马龙辉说。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渔溪镇就以‘钉钉子’精神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强化建章立制,力求保持长效。”邓甫海告诉记者,“目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渔溪镇列出了39个问题清单。其中,12项已整改完毕,其余已全部启动整改,出台相应制度规定11项。干部作风变了,群众意见没了,干群齐心,全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