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防腐剂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购买内容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将在部分省直部门优先安排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试点。明后两年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在全省逐步推开。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直接提供,但随着居民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政府“包揽一切”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容易导致部分职能的越位与缺位,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适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便显得十分重要。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通过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把政府和社会组织拉到一起,共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变政府“大包大揽”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转变,另外还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释放改革红利,有效拉动内需,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城乡居民多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公共服务的受益面,可谓一举多得。
此前,一些地方已在积极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如成都市武侯区首批139个区级部门下沉社区政务服务事项集中“上架”,由各方社会组织竞价承担。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市场趋利性的刺激下,在法规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可能会导致政府的权力边界模糊和出现新的腐败。更要警惕某些政府机关打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幌子设立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名义向这些组织输送经济利益,从而形成特殊的权钱交易现象。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首重公益性,与百姓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方面的公共需求,不应该成为滋生权钱交易的温床。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防微杜渐,避免政府购买服务负效应的出现应制度先行。要重视制度的力量,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公开招标、比选项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将政府购买服务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控制在源头。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政府的每一项购买都透明公正,因为阳光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最有效的防腐剂。另外,还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公共服务绩效信息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腐败和贪利者有所畏惧。(陈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