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法治四川行”南充打造全省首家“阳光中途之家” 探索新型社区矫正管理

08.08.2014  01:03

“阳光中途之家“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四川新闻网南充8月7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 今日下午3点,“法治四川行”记者团来到了南充市打造的全省首家“阳光中途之家”。它是一家社区矫正机构,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南江乡天云寺村。201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据介绍,它的作用主要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救助和过渡性安置,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南充市高坪区司法局副局长赵成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阳光中途之家”在探索新型社区矫正管理的过程中,在工作方式、教育形式、管理模式、民生保障方面作了创新。截至目前,高坪区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47人,正在接受矫正人员达495人,通过“阳光中途之家”的教育培训,有9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实现了再就业,9名社矫人员创业项目正常运营。

多部门联动 打造矫正人员的希望驿站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47人,正在接受矫正人员达495人。”今日下午,在“阳光中途之家”,南充市高坪区司法局副局长赵成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2011年社区矫正制度首次进入《刑法修正案(八)》后,纳入高坪区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数量呈几何倍数激增,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高坪区司法局提出了建立社区矫正机构——“阳光中途之家”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区委、区政府将本项目作为全区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财政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参加到了“阳光中途之家”建设中。

据介绍,“阳光中途之家”划分为教育培训、劳动安置两大区域,下设办公室、教育矫正部、心理咨询部、技能培训部、住宿管理部和公益劳动基地等六个部门。

”阳光中途之家“心理咨询室内的沙盘,专业心理咨询师将对社区矫正人员做心理治疗。

创新民生保障 “私人订制”帮扶救助方式

溪头乡玛瑙村社区服刑人员龙某,2012年在一家涉黄的洗浴中心当保安时,被顺庆区人民法院以协助组织卖淫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执行。龙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表现良好。“他心里很自卑,没有办法融入社会。阳光中途之家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其家人沟通,了解到龙某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故而产生了消极念头。“我们安排他到厨师培训班学习,后来在火锅店顺利找到工作。

据南充市高坪区司法局副局长赵成介绍,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情况,他们开展了针对性的教育服务。针对三无人员无处居住的困难,开展了过渡性安置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针对就业难的问题,开展了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介等就业服务;针对长期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不了解社会的情况,开展社会认知教育,使他们在出狱初期就能尽快了解社会,为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做好准备;针对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等错误的思维方式和不良心理情绪,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拓展训练、人际交往与沟通讲座等,帮助他们重建融入社会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