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气象灾害助四川粮油增产减损

27.05.2016  09:25

  记者5月26日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水稻高粱所“四川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及防灾减损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日前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

  该项目利用国际先进的气候变化研究方法,首次预估了西南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揭示了四川主要作物气象灾害的发生趋势和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该集成防灾减损技术在我省示范推广3500余万亩,增产减损粮油总量25亿公斤,实现经济收益55亿元。

  针对四川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指标,项目发明了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建立了干旱、洪涝对水稻产量损失度的预估模型,创建了洪水再生稻地方技术标准;鉴定筛选了系列抗旱节水耐高温洪涝主要作物品种,研制了丘陵区油菜、玉米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水稻高温缓解技术,集成了防灾减损技术规程5套,其中洪水再生稻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和决策。鉴定委员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果推广应用。  (本报记者 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