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阔:带领乡亲种芍药致富 石垭子村引来31万游客

16.07.2014  02:37

田明阔

基层好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系列报道之八

四川新闻网德阳7月15日讯(记者 周鸿) 如今,一说到中江,就会想到中江芍药谷,而芍药谷的核心区域就在集凤镇石垭子村。石垭子村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海拔870米。过去石垭子村经济滞后、道路不通,曾是落后的象征,但是现在石垭子村变了样。“今年石垭子村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一万元。”石垭子村支部书记田明阔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

2007年10月,田明阔走马上任,担任起石垭子村支部书记一职。这7年来,他带领村民种植芍药,以“一产”促进“三产”发展,让村民的土房子变成了崭新洁白的川西民居,泥巴路变成了宽阔干净的柏油路,7年来村民的腰包也是一年比一年鼓,从贫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田明阔也因此被评为“德阳市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江县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江县第二届劳动模范”、“中江县农村拔尖人才”。最近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临危受命:两个月理顺石垭子村

田明阔在担任石垭子村支部书记之前,一直在成都做生意,每年能有几万块的收入,日子还算过得滋润。而在当时,石垭子村由于路不通、长期缺水等客观因素,经济也一直发展不起来,很多人都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也就在这个时候,田明阔回来了。

我的父亲从上世纪70年代,就是石垭子村的书记,一直做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退休。”2007年,基于对家乡发展的期盼和父亲的嘱托,田明阔毅然回到村里,决定把自己多年在外积累的经验与家乡实际相结合,彻底让家乡“改头换面”。那一年,他刚过而立之年,是中江县最年轻的村书记。

他当书记的时候,才31岁,好年轻嘛,哪个信服他?”村民冷素琼说。刚上任的田明阔并未得到村民的支持,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能给人心四散的石垭子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然而,田明阔却用两个月的时间处理好了村两委的关系,并理顺了村子发展思路,这让村民打心眼里信服了他。

上任伊始:四方面入手抓两委建设

上任之后,田明阔从“两委”班子自身建设抓起,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班子的战斗力。

一是讲团结,加强交流。坚持周一集体议事制度,全面了解村干部的工作动态和思想动态,采取单独交心谈心的方式,主动关心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定期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化解村干部心中顾虑,有效促进了班子的团结。

二是建制度,促进规范。对照《村(社区)工作手册》建立健全村“两委”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并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帮扶等制度,定期查看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村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三是带队伍,服务群众。主动加强村社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利用远程教育和各类培训会议,加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推进村干部联社制度和党员“七上岗”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使党员干部无职变有责,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讲民主,放权于民。严格执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行村民自治,推行《村规民约》,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调整、青苗清理、坟墓搬迁”、“聚居点选址、房屋布局、结构、户型、内外装修装饰方案”等事项交由群众议、自己定;把需要群众投劳筹资的道路建设和农房建设等项目,总共需要多少钱,政府补助多少钱,投劳能抵多少钱,还要筹多少钱,交给村民自己议、自己算、自己定、自己做主,最大限度激发了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

石垭子村11社新村聚居点,17户村民已迁入新居。

建房修路:改善村民居住和交通环境

一栋栋崭新的川西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新建的水泥道路通向各家各户,石垭子村,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做梦都没想到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村民杨志聪说,他的家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就算开了灯,里面也黑漆漆的。想建房又没有钱,田书记知道后,帮着在信用社贷了三万元,才建起了房屋。“田书记还帮我争取到了最低利息,一万元每年利息是615元,少了一倍。

其实,改善居住环境的岂止杨志聪这一家。据了解,去年9月,石垭子村启动了聚居点建设。现在,11社聚居点首批17户农房建设全面完工,已有5户搬入新居;10社居民点正进行二层主体施工,也于3月底前完工。石垭子村场镇58户住户及石垭子村产业道路沿线95户农户风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

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居住环境,道路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石垭子村仅有一条与外界相连的山路,道路等级低,弯道多,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田明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老百姓多年的夙愿,多次向省、市、县各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规划建设了芍药大道,将石垭子村到县城的距离由25公里缩短为10公里,弯曲山路变成了6米宽的柏油路,如今村民们到县城开车只要10多分钟,村里还修了7.31公里的产业道路,今年还要修10多公里的社路,还有户间道路、田间道路,这些道路修好后,石垭子村将形成覆盖全村的道路网络,村民们出门就能走上水泥路了。

在修路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而这个小插曲解决了自来水问题。据了解,9社和10社部分村民却不支持修路,不把地让出来。田明阔展开入户调查和说服。他走进70多岁的退伍军人廖志荣家谈心,廖志荣提出,要修路得先把自来水牵通。“你放心,一个月之内让大家吃到自来水。”田明阔表态。随后,田明阔多次联系县水务局敲定接通自来水管道的方案,解决了9社和10社的用水问题,廖志荣也主动把自家的地让出来修路。

田明阔(左一)在芍药基地与大家交流

致富道路:带领村民大规模种芍药

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又该怎么带领村民致富呢?田明阔打起了芍药花的主意。据村民介绍,石垭子村种植芍药已有百年历史,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且是各种各的。“我初任村支书的时候,村里种植了大概400亩的芍药。”田明阔说,当时品种也比较单一。

芍药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田明阔担任村支书后,他牵头成立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销售,利用网络宣传石垭子村的芍药,把芍药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最终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地客商的关注。“现在石垭子村种植的芍药有85%出口,另外15%村民自己卖。” 田明阔说。

田明阔不仅为芍药找到了市场,更是在市场上提高了石垭子村芍药价格。“以前石垭子村芍药价格是每公斤5元,而且哭都卖不出去,而现在每公斤能卖到8到10元,还卖的特别快。”合作社成员廖其贵说。“不仅芍药的根能卖钱,芍药的花骨朵和种子也能卖钱,可以说从以前的难卖转变为现在的抢手;从以前的只卖根到现在芍药可以分根、花骨朵、种子三部分来卖,芍药的价值大大提升。

目前,石垭子村的芍药种植面积成倍增长,已经达到了1600余亩,建成200亩白芍标准种植园,引进了白芍新品种17个,形成规模效应。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石垭子村还申报了“中江白芍”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并将芍药原料出口到东南亚。同时,石垭子村还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药材良繁中心,已完成1600平方米的大棚施工。

田明阔(右)与外来客商交流芍药药材信息

以花为媒:芍药赏花节引来45万游客

为提高芍药知名度、名誉度,按照“芍药花海为卖点,城市旅游为目的”的旅游发展思路,围绕“芍药——中国情花”这一主题,中江以石垭子村为中心,充分开发大成都旅游市场,挖掘芍药文化。石垭子村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芍药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3年5月,中江县在石垭子村隆重举办了中国芍药之乡(四川·中江)首届生态旅游赏花节,赏花节期间近14万游客在石垭子村芍药谷芍药花海中踏青、赏花、休闲。今年第二届赏花节芍药谷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拉动全县旅游收入3700万元,石垭子村村民着实尝到了甜头。在赏花节期间,还在石垭子村举办了“芍药小精灵”评选、“慢耍四川”网友自驾游中江、“爱在中江”首届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山地自行车骑游、全民健身环城长跑、芍药谷厨艺大比拼等活动,为芍药生态旅游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们还打算引进一家企业,组建旅游联盟,把村民新建的房屋中住不完的,让企业统一管理,租给游客使用。“田明阔说,这样才能带动村民致富。据了解,目前,通过发展芍药产业和乡村旅游,石垭子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8000多元。

预计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今年能过万,到2015年能达到13000元。”田明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