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让贫困户一个也不落下

11.04.2015  14:01

4月10日,阆中市五马镇东滩坝村村民王玉清刚采的蔬菜,在地边就被商贩抢购一空。“我家种了3亩蔬菜,一年卖菜收入有4万块钱。”王玉清说。东滩坝村地处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淹没区,在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帮扶下,该村成功创建了1200亩 “四川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6000多吨蔬菜,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东滩坝村是阆中市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阆中地处川东北,不但是“国贫县”,还是金银台、沙溪、红岩子三大电站和升钟、石滩、解元三座大中型水库淹没区移民大市。为了实现 “339个贫困村、20828户贫困户、7.29万人口脱贫,在2018年前摘掉国家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该市将扶贫方式从 “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重点关注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让贫困人口“一个也不落下”,以“组合拳”破解扶贫难题。

 

整村推进

 

为移民搭建增收新平台

 

4月9日,东兴镇东岳坝村。阳光下,栽满水果玉米、景观林木的田地被一条条新建的水泥沟渠分隔开来,田里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现在路通了,水通了,种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我只管放心干活挣钱,日子比以前好很多。”村民冯元清高兴地说。而两三年前,他一年收入只有千余元。

 

2013年,阆中在编制完成金沙湖库区发展规划和2013—2015库区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启动了金银台电站淹没区的文成镇梁山关村、大桥村,五马镇杨家垭村、东滩坝村,东兴镇东岳坝村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

 

“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我们将移民后扶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将库区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实施‘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据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廖周银介绍,示范片建设规划投入资金5304万元,涉及移民后扶的34个项目投资4393.5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31个,完成投资4260.8万元。

 

因地制宜

 

产业“造血”各显身手

 

资金一砸进去,各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董平说。在东兴镇东岳坝村,500亩的蔬菜基地漫山遍野;在五马镇杨家垭村,近600亩中药材郁郁葱葱,放养的数千只山鸡活跃在山林里;在文成镇大桥村,500亩的蜜柚果树,成为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东岳坝村将专合社作为“造血细胞”,组织村里300多人集中流转土地,种了500亩的水果玉米、经济林木等。“合作社目前已积累资金20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该村村支书兼合作社社长冯元碧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力争实现100万元销售额!

 

在杨家垭村养殖基地里,笔者通过监控器,把跑山鸡、鸭、羊、猪挨个“巡视”了一遍。村支书蒲子菊告诉笔者,现在基地跑山鸡养殖规模近5000只,年产蛋约4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可带动村民增收近千元。

 

目前,整村推进示范村已基本实现“一村一品”,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种养基地。示范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贫困农户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疏通发展的“毛细血管

 

近两年来,阆中打破村域乡界,“点、线、面”有机结合开展连片规划。“”就是以个体为单元,改善住房、饮水等生产生活设施;“线”就是以道路通达工程、流域河堤治理,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为主线,为农业发展配套;“”就是全力配套实施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卫生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廖周银表示,通过“三步走”,阆中市全面突破了贫困人口在交通、人饮、农田水利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瓶颈。

 

杨家垭村地形复杂,村里有一半人在山上生活。解决交通问题后,村民一下就有了发展动力。“路通了,蔬菜就好卖了。加上养鸡收入,我一年能挣十来万。”村民孙少永说。

 

一年多来,精准扶贫示范片村已新建及硬化村道13.09公里、便民路9.3公里,新建公路桥梁一座;维修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20口、维修整治提灌站2处、新建排水渠10公里。

 

结对帮扶扶贫措施精准发力

 

阆中市委、市政府精确锁定扶贫对象,精准确定帮扶干部,精确制定扶贫举措。去年初,阆中市从市级机关抽调干部,为33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派驻了1名扶贫帮村干部,各乡镇、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为贫困户送技术、传信息、找门路;并实施了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措施。

 

东岳坝村村民蒲志清老两口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被安排到村里的专合社打工,每人每天收入50元。而像他这样有了稳定收入的,全村还有几百人。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文成镇大桥村除了发展柚子产业外,还在江边建起了5家农家乐,家家生意兴隆。其中4家都是移民经营的,可为村里提供40个就业岗位。

 

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说:“精准扶贫的要义是使真正贫困的群众得到帮扶,破题之举在于一村一策,一户一结,实行差距帮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我市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去年末,我市又组织了三个工作组,对63个贫困村、15224名贫困人口进行对接,落实了帮扶资金4251万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