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三模式”实施多元扶贫

16.07.2015  12:45

(通讯员 莫子君   张上成)7月12日,笔者从四川省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了解到,该市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牢固树立“源头治理”理念,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创新多元帮扶机制,整合支部、企业、协会、专合社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精准扶资金的倍数效应,促进贫困群众持续致富增收。

 

“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模式。东兴镇东岳坝村属金沙湖库区淹没区,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近年来,通过库区移民整村推进项目,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土地整理调整,增加了近100亩耕地。但由于村民单户种植,散户发展,存在市场信息不灵、种植规模不大、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未能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2013年,由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东岳坝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广大贫困户入社,专合社统一组织劳动力、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对外销售,从而解决单户种植、散户发展等弊端,提升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贫困户的种植收益。同时,村委会按照贫困户劳动能力强弱,将其分为ABC三类,统一分配劳动,既解决了村里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又通过务工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水平。目前,每名贫困社员每年通过蔬菜种植人均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每年7000元。

 

“企业+专合社+贫困户”模式。西山乡岳林垭村由成都石油钢管加工有限公司斥资640万元,在该乡成立川明参专业合作社,建有加工厂房600余平方米、冷库600余平方米、初加工设备1套。合作社按照“助农增收,扶贫济弱,助力发展”的原则,采取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农户和广大贫困户入社,社员自行种植川明参,专合社提供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目前,专合社已有社员422人,其中贫困社员150户。2014年,贫困社员通过种植川明参人均增收1000元,股份分红收益人均310元。该专合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合作社”称号,产品已经四川省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心检测合格。

 

“协会+专合社+贫困户”模式。石龙镇慈云村通过阆中市扶移局、阆中市獭兔养殖协会、村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同出力,促进贫困农户致富增收。其中,村委会成立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贫困户自愿入社,进行獭兔规模养殖;市扶移局与市獭兔养殖协会合作,通过精准扶贫项目,免费向贫困社员提供种兔;市獭兔养殖协会负责向社员提供技术指导,签订销售合同,统一进行獭兔收购。同时,市獭兔养殖协会在签订收购合同时,一并向专合社缴纳产品回收置押金(总投资的30%),降低投资风险,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目前,已有40多名贫困户入社,每户养殖獭兔4组(一组獭兔为1公4母,每组獭兔每年繁殖近200只),每组獭兔收益超过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