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夺隘,赢得攻坚新胜利

21.03.2016  13:30

 

  新华社评论员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决胜全面小康,已到最后冲刺阶段,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付出艰苦努力。

  今年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既描绘了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又明确提出了攻坚克难的重点难点任务。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今后五年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一系列改革发展的硬指标、民生保障的硬任务,都在告诉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并非坦途,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关口要闯、不少“硬骨头”要啃。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全局的高度,突出问题导向,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求“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以什么样的科学方法攻坚克难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在闯关夺隘、攻城拔寨中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

  攻坚克难,信心与勇气不可或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中华号巨轮从来都是在时代风浪中穿行。迈向未来,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雄厚积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有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中国经济的良好基本面和巨大潜力,有13亿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可谓有底气、有实力、有定力、有办法。“不畏浮云遮望眼”,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奋勇前进,我们完全能够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在新的历史时空激荡起中国发展的浩荡东风,让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边。

  攻坚克难,科学方法至关重要。无论是化解过剩产能、改善生态环境,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短板,都需要坚持科学方法论,运用好辩证法、两点论,做到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有效。比如,只有扭住精准,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脱贫攻坚战才能不断告捷。处理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等五个方面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在平衡协调中向纵深推进。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对各种问题矛盾的深入触及,必然伴随利益的深刻调整,不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阵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其深意就在于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实现深化改革与民生改善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强后劲,以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又充分发挥民生保障兜底作用,纾解改革阵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而汇聚各方力量,共襄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从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再到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等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增厚民生福祉,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注入不竭动力。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落实“十三五”发展蓝图上来,以投鞭断流的气势、背水一战的意志努力奋斗,我们必将打赢改革攻坚战、迈向发展新境界,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