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4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成都医学院4门课程入选。其中,《老年照护实践与创业》入选“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医学心理学》《分子与细胞》入选“线下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老年照护实践与创业》是护理学院为响应国家老年照护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在《老年护理学》基础上融入双创教育而形成的整合课程。团队结合老年健康和学校办学特色,通过“遴选—连接—分化—更新”重构教学内容,凝练了孝道、仁爱、精专、工匠“四心”育人理念,以“三级递进教学法”为载体,引入课内外双环多维评价,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成医故事娓娓道来,把为人、为事、为学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培养学生双创思维,提升老年健康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目前护理学院已逐渐形成了涵盖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共建共享,各级各类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为护理学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增色添彩。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院依托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面对临床实践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所设立的交叉课程。课程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转变思维模式、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多学科思维融合为原则,以案例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将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变量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心理行为问题研究,探索心理因素作用规律,为临床医生打开了一扇诊疗实践的新大门。课程将“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贯彻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获得感,以心理学知识锻造医学生的精神内核,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美美与共。课程历时30年建设,不断迭代优化,精益求精,搭建一流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逐步成为西部地区医学心理学品牌课程。
《医学心理学》
《分子与细胞》是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的一门注重培养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学知识交叉融合和创新科研思维能力的高阶整合课程。课程团队以前沿为导向,问题为线索,学生为主体,创新为目的,构筑了FCBL教学模式,将我国制度文化与自主科技成就紧密相连,以热点疾病和前沿文献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引导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思考生命分子的现象与规律,构筑宏观科学思维模式。课程组大胆创新教法,建立多维评价方式,基于团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拓展了学生科学视野,培养协作交流能力意识。学生对于“临床思维训练、基础知识拓展、前沿热点的关注、科研热情”等多维度评价的满意显著提升。课程获得了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省级一等奖,并多次在省内同类院校间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极大增强了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分子和细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6年率先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出来设置的社会实践类课程。通过构建从理论认知、实践印证到思想升华的逻辑链,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引导学生考察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状况,在助力健康中国中厚植人文情怀,用医学知识报国为民;同时加强科研思维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价值引领和理论知识的运用,着力培养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兼具的新型医学人才。课程以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锻造学生一心向党的政治信仰、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医学为民的人文情怀、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全力打造有温度、接地气的社会实践思政大课堂。引导医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街道和村寨,在服务民众中升华对党和人民的政治情感,在奉献社会中培养锻炼综合素质与能力,根于军魂,本于医道,信念如磐,驰而不息,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重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
据了解,目前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到5门。学校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结合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含金量和高阶挑战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教学体验与教育增值。本次获得认定的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有力支撑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扬优势,补短板,以踔厉奋发之态笃行致远,持续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品牌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 冷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