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铺就致富路 服务敲开幸福门——记甘孜州炉霍县林业局驻村干部

01.08.2017  16:46

 

王洪玺,2011年7月入党,炉霍县林业局选派至旦都乡秋所村担任驻村干部。该同志担任驻村干部以来,团结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强化服务,带领自然条件极差、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意见较大的秋所村驶上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快车道。

三步要诀”绘精准“规划图”。坚持念好“”、“”、“”三步要决,研究制定《秋所村脱贫规划》。 一是坚持 问政于民,先听为上”。 坚持先调研后规划,到村第一时间开展走村入户,听村干部讲述贫困户基本情况,了解村“两委”工作和基本村情,与村组干部座谈交心,并就如何迅速开展扶贫工作交换意见。 二是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协同村组干部,用时3个星期左右时间,坚持走完村里每一个角落,摸清村具体位置、民俗习惯及基本生活状况。特别对36户贫困户、7户五保户、2户困难党员户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进行了深入摸底,做到了人口数量、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家庭需求“四个清楚”。 三是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通过不断地与联系单位林业局协调,争取到致富启动资金1万元。按照“先进带后进”的工作思路,为5户具有一定致富能力、意愿强的农户,各分配10名左右的贫困户,希望通过“先进带后进”、“一带多”方式,强化贫困户自助人助意识,拓宽农户致富途径,提升农户致富信心。

强强联姻”夯脱贫“奔康基”。坚持改善道路、饮水、住房,实现强强联姻,夯实脱贫奔康的基础。 一是改善道路条件。 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村内道路现状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进入,村民行走相当困难。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组织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村内会议,通过一事一议,解决了村内道路硬化问题,资金、原材料衔接问题。年初,6公里通组公路顺利竣工,有效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二是改善饮水条件。 针对饮水这个老难题,王洪玺积极协同县扶贫办、水务局协调,争取到30万元的饮水改善工程,为全村58户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 三是改善居住条件。 通过争取到20余万元的农房“藏区新居建设”项目,18万元的“五改三建”项目,对贫困户的住房进行改造、维修,大力改善秋所村的“村容村貌”。

一核多元”育多极“致富源”。紧紧抓住产业促发展这个核心,培育多极致富源。 一是 建立俄色茶种植基地 集中开发村集体草地,建成100亩的俄色茶种植基地。由村民投工投劳,促使基地产生效益,外加每户补助240元。据不完全统计,村民参与基地建设劳务收入共计1.9万元。基地产生的额外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统一支配,大大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二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按照“生态、集约、精品、高效”原则,以“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运行模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线,采取多业并举,统筹发展经济”的经济发展路子,成立秋所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期间购置一台价值12.5万元收割机、一台价值6-7万元的青稞炒面机,由3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贫困户进行管理,明确服务费标准(村内按成本价收费、出村按市场价收费),合作社、收割机预计每年收入达3-5万元,炒面机预计每年收入达1万元。 三是建立黑青稞种植基地。 利用争取到的50万元项目资金,将村级连片耕地作为试点,建立黑青稞种植基地200亩,推广优质青稞种植。现已种植黑青稞77余亩、藏青2000青稞38余亩,并逐步在全乡范围推广应用,形成规模种植,预计收入达13万元。 四是建立油菜种植基地。 在全乡以片块基地种植100亩,800斤优质油菜种子全部播种完,农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目前,油菜长势较好,群众反应良好,预计收入达8万元。 五是抓好采摘野生菌。 通过积极宣传、政府补贴等方式,号召贫困群众自主采摘野生菌,增加部分家庭经济收入。 六是积极外出务工。 利用在石渠、青海、玉树等地已经有一定外出务工市场基础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懂电力技术,带领本村乃至本乡的劳动力去外出务工,人均劳务收入达7-8千元,增强群众自助意识、自强不息精神。(甘孜州直机关工委)

 

甘孜:精品农业之花破寒而绽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银昭 杜静 侯云春 扶贫与移民
甘孜:精准扶贫 绣出“增收花”
  地处四川甘孜州北部的道孚县,扶贫与移民
巴中市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今年来,全市上下一条心,卯足一股劲,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