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警醒与答案

22.05.2014  17:27

  就算小得跟个篮球场一样,水富港也有颇值得一说的骄傲:引进民企,建管分离,在全国港口大都亏损的背景下,这个“”字号港口去年居然盈利。

  更不用说霸气的武汉,曾经的“内河第一港”杨泗港退港出城,建新阳逻港与城共生。背后是港城融合的宝贵探索。

  小有小的门道,大有大的苦恼。沿长江一路行走,我们不仅收获喜悦,也体会烦恼,先行者的成败得失,对于四川而言,何尝不是宝贵的启示。

  自贸区之热

  短短七个月,平均每天诞生近50家公司

  启示:“宁向改革要活力,不向政策要优惠”。自贸区之“自由”,很大程度上源自当地政府的 “不自由”,市场“大展身手”,需要政府“缩脚缩手”。

  走进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前来咨询、注册公司的人络绎不绝。

  一位做注册代理的经理前来搭讪,去年9月底自贸区刚刚成立,这里就火得一塌糊涂,服务大厅的叫号单,曾经被炒到了500块钱一个。短短7个月,区内注册企业逼近一万家,平均每天诞生近50家新公司。

  这么小的面积,这么快的速度,自贸区的“热度”让人深思: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也不见有什么财税优惠,更不见成群结队的招商引资队伍,为什么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这样的态势对于四川,乃至整个中国有怎样的启示?“看似开放,实则改革。”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认为,自贸区之“自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不自由”,“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与此对应,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对微观市场的干预将会大大减少。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楚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出了严格要求,只有明晰政府权力清单、划定权力边界,才能增加透明度,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无形的制度环境比有形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更重要。”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说,对身处内陆的四川来说,由于区位和物流的天然劣势,制度建设就更加重要,只有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培育出自由、开放、平等的市场土壤,才能真正培育和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