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呼吁设立长江上游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04.03.2014  13:08

  先行先试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多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设立长江上游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月3日,北京空气重度污染。

  来自阿坝州的王福耀委员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高原很美,离雾霾很远,但也不是一片净土。草原沙化不减、地质灾害频发、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等到积重难返时,环境破坏的恶果将很难逆转。

  正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多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设立长江上游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议》,呼吁在长江上游地区先行先试,打造兼顾保护发展的绿色“样板间”。示范内涵:实现保护和富民双赢

  去年,农工党中央在川滇等地开展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专题调研。王正荣委员参加了在川期间的调研工作,他感触颇深。“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山峡谷地区水电开发的密度很大,不仅对生态有影响,而且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导致库区移民的脱贫致富难题没有得到破解。”王正荣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四川等长江上游省份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推动国家设立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我国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四川是西部大省,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省区,有责任和使命继续就这一议题在国家层面积极呼吁。

  该提案指出,示范区要示范生态保护理念,同时要示范跨越发展、低碳发展和生态富民。在划定生态用地安全红线的基础上,发展绿色产业,既将传统产业改造成低碳产业,更将低碳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实现“低碳立区”,试行生态税,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郑学炳委员认为,要实现既保护又富民的目标,需要国家从优化战略布局、实现全国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配套给予相关特殊政策支持,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探索一条路子。示范突破:在岷江上游先行先试

  改革的推进如何稳步扎实,更具可操作性?王正荣建议,可将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国家已经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建设、三江源保护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岷江上游的生态状况,已经危及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吴正德委员建议,在岷江上游流域设立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进行先行先试。他举例说,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去年7月7日至9日遭遇特大暴雨,岷江进入成都境内时最高浊度达5.3万度,且持续时间长达72小时,成都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威胁。

  吴正德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最重、具有独特区位生态功能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所有县(市、区),纳入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同时,组织专家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调查,建立环境状况数据库,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制定系统规划和建设治理方案,扎实推进岷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打造绿色“指挥棒” 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是通过掠夺式的开采和破坏式的污染获得的,GDP增长了,但生态退化了、环境污染了。来自省统计局的梁伟华委员说,去年底,中组部下发通知,要求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这样的‘指挥棒’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期盼。

  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王福耀希望率先调整和改进川西国家生态功能地区各级政府的目标考评制度,尽快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指标纳入综合目标考评体系。

  梁伟华认为,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从制度、方法等方面,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对环境保护也将有更加科学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式,这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和科学考核干部政绩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