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水稻直播示范取得成功

05.09.2016  18:22

  长宁县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探索轻简化栽培,确保粮食稳定增长。长宁县于2015年首次在桃坪乡中坝村搞水稻直播试验示范,参加直播的2个种粮大户共实施水稻直播32亩,播种方式主要是人力机械播种,也有人工撒播,实收亩产量达500公斤以上。2016年,长宁县水稻直播示范扩大到桃坪乡、竹海镇、开佛镇等3个乡镇,总面积500余亩,多数采用人力机械直播,选择了3月底4月初、4月底5月初两个播种时段进行试验示范,以探索出水稻最佳直播时间。据长宁县农技站技术人员8月19日至9月2日的田间测产和示范户实收产量,水稻直播田块平均亩产为552公斤,个别田块亩产达到623公斤,大面积示范与人工精细种植田块的产量不相上下,而且直播水稻还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从两年的水稻直播试验示范结果看出,水稻采用直播、机械化收割技术后,在肥料、农药投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投入产出比可达1:3.6,比常规种植、人工收割的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1.6)成倍增加。而且水稻直播技术同时还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符合农村缺劳实际,提供了种粮技术支持。在当前种田效益低下,“粮价涨不过工价”,粮食增产带来的不一定是农民增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农村留守人员就更愿意和需要省工省力的直播技术。二是减少农业直接投入,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不占用秧田,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水稻直播免去了育秧、插秧等工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三是缩短水稻生育期,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稻直播可错开与小春作物“争地”,实现一年两季水旱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效。四是有利于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劳动力节省了,人均可种植面积增加,将刺激农民多种粮食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转型发展。

  7月26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首席栽培专家章秀福,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农业部水稻岗位专家郑家国,四川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李旭毅,在宜宾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毛思根,市农技站站长潘世江陪同下,到长宁县考察水稻直播,对长宁县大胆进行水稻直播试验示范、探索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途径给予充分肯定。

  长宁县系全省产粮大县之一,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52.34万亩,粮食总产21.2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563.8公斤。按长宁县粮食生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1.2万吨。但是,这个时候的种粮农民将显著减少,必将呼唤可为生产过程减少劳动力投入的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方式。而水稻直播正好满足节本增效、省工省力的要求。若在全县推广水稻直播10万亩,可减少种粮直接投入4000万元;若推广到20万亩以上,将可解放大量劳动力,促进全县粮食规模经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

  水稻直播要求综合衡量水源保障、土壤肥力、农户机械化程度等条件。一般可在搞过排灌设施建设、田形调整的高标准农田或能排能灌的田块中率先推广。其他地方的田块逐步示范、推广。要选择植株健壮、叶片不披垂、抗逆性强的品种,在气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天播种,推行“重底早追”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及时进行化学除草、达到“封林”(杂交稻最高苗约16-20万)及时排水晒田等关键技术环节,才能确保水稻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