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镇建设行动 让“进城”农民爱上小城镇

16.05.2016  21:20

  航拍大邑县安仁镇。 航拍四川供图 李荣伟 摄

  芦山县龙门乡新村的火锅店老板邓主文买来一台烤红薯机,做起烤红薯的副业。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小城镇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民工就地就近城镇化进程,在落实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四川走在了前列

  小城镇建设,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为释放西部这个“最大回旋余地”的巨大潜力找到了路子

  小城镇建设,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搭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

  小城镇建设,促进了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进程,保留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

  摊开四川地图,2032个建制镇宛若珍珠散落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013年,四川开始排兵布“”,启动“百镇建设行动”。

  3年过去了,300个试点镇竞相发展,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脱颖而出。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蓬勃态势加速形成,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新面貌

  承载能力短板补齐,地方历史文脉延续

  西充县多扶镇离南充市区很近,“踩脚油门”就到。但这种距离上的便利,过去对小镇是种“负担”。“镇上居民只要买上百元钱的东西,就要去南充;本镇人挣了钱,首选在县城买房。”多扶镇中心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有这样的印象。

  小城镇一直以来是我省城镇化的薄弱环节。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城镇规模小、基础条件差、产业趋同,缺乏人口和产业承载力。这直接导致我省城镇体系的失衡:大量人群涌进少数大城市,“人满为患”;小城镇人口流失,产业增长乏力;农村得不到小城镇辐射带动,加速衰落。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只有居于乡之首、城之尾的小城镇强身健体,新型城镇化方能加速推进。

  3年“百镇建设行动”,我省小城镇正加速补齐发展短板。

  就基础设施而言,300个试点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亿元,带动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5亿元。重点是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以成都为例,每一个小镇都配有28套基础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就公共服务而言,300个试点镇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投入,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公办学校对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普遍开放。

  如今再回到多扶镇,这个2011年还只有约1.8万人的川北小镇,如今常住人口逾4.8万人。3年间,300个试点镇共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农村人口63.6万人,带动全省小城镇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123万人,300个镇中的205个城镇集聚人口规模达到万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条件。“小城镇建设不仅促进了现代文明进程,也促进了文化传承。”省住建厅村镇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小城镇建设保留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为四川新型城镇化进程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

  如今,小城镇的崛起正推动全省加速构建起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省域城镇体系,小城镇建设与四大城市群融合协调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新天地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前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舞台

  “五一”小长假,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十分热闹。从成都、重庆、绵阳等地来的游客,纷纷涌入红格欧洲风情小镇。“连续几天,我炒菜把手都炒酸了。”农家乐老板钱玉会笑言,她的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

  作为我省首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红格镇锁定自身优势,提出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自2013年起,红格镇经济总量年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更占到其所在盐边县经济总量的约三分之一。

  红格镇的故事并非个案。抽样调查显示,试点镇经济增长动能十分强劲。127个试点镇地区2014年生产总值平均为16.2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的镇有8个,占6.3%,最高的已超过20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有17个,占13.4%。平均统计财政收入达到0.3亿元/年。300个试点镇中的21个省级重点镇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更是连续几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约10个百分点。

  小城镇强,则县域经济强;县域经济强,则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基础实。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300个试点镇已经成为我省就地就近吸引劳动力、为县域经济提供增长极的重要载体。其中,近郊试点镇正成为中心城区重要功能组团,与城市联动发展;远郊试点镇正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县域次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延伸城市服务、反哺农村的中间环节,小城镇的加速建设,正在改变与之毗邻的农村的面貌。

  300个试点镇以“产业强镇增收,城镇辐射农村”的发展思路,坚持产镇和镇村联动,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促进城镇的产业向农村拓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文明向农村传播,城镇集聚、带动、辐射乡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有力带动了县域新村建设提档升级和农民致富增收。

  站在南充市东观镇内东新大桥上,向南看是一栋栋10余层高的大厦和数不清的起重机。桥边螺溪河岸上,施工中的景观小道初具雏形。镇党委书记易小艳说,“有媲美城市的公共服务,才有更多老乡愿意回来。”幼儿园、污水处理厂、道路管网……在政策支持下,加入“百镇建设行动”第一年,东观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超过7000万元。

  在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鸣鸣看来,发展特色小城镇,与四川正在实施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战略相得益彰,开辟出一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天地。

  发展特色小城镇,为正处于转型发展黄金时期的四川,打开了发展空间,为释放西部这个“最大回旋余地”的巨大潜力找到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