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气、接地气、扬锐气——上海浦东以深化改革引领二次创业
新华网上海4月17日电(记者季明、何欣荣)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浦东从诞生到发展都与改革紧密相连。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17日说:“浦东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生存的阶段。浦东改革既是浦东的生命线,也是浦东二次创业的唯一动力。”
勇气,政府要做改革先行者
“二次创业”,改革引领。今年,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上海自贸区改革“溢出效应”开始显现的一年。用好这两大国家战略,是浦东改革最重要的底牌。
说到改革,绝大多数人都赞同。但落实到具体问题上,执行起来经常困难重重。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改革要有带动力,就得从自己做起,政府自身改革要带头。
今年浦东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又有了三项举措:
一是机关“瘦身”和基层“强身”。根据改革方案,浦东将区级机关编制和内设机构分别削减15%,减下来的编制充实到开发区和街镇一线。
二是承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一律不得以备案的名义设立审批环节;负面清单之内,严格实行标准化审批,减少自由裁量。
三是积极探索权力清单管理。凡是适合由市场和社会主体提供的公共服务,都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一方面做到政府办事不养人,另一方面促进社会组织发育。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积极效果开始显现。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德勤的最新报告,目前浦东外商投资平均成功率(即实到外资除以合同外资)达到68.3%,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全国平均30%的成功率。
地气,以实效赢得改革公信力
改革不是喊口号,既要高举高打,更要脚踏实地。浦东新区的改革者们认为,改革要有公信力,首先就要让改革“接地气”。
去年年底,浦东把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合并成一个新的市场监管局,破解了原来分段管理、多头执法的弊病,明确了监管责任,促进了监管到位。
改革百日以来,效果已经充分显现——对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上门检查提高到每天1次,每周至少一次在夜间开展生猪产品质量快检;全区数万台电梯从原来的低抽检率提升到每年2-3次,实现对万余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全覆盖日常监管……
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说,浦东在市场监管领域的改革,主要着力点是探索相对集中执法权和综合执法。三级政府的定位必须明确:市场规则的制定属于中央的顶层设计,省级政府主要负责维护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省级以下政府重心是实行属地管理、加强行政执法。
据介绍,今年浦东还要实施新的政府管理体制“三合一”:把分散在知识产权部门的专利、新闻出版部门的版权和工商部门的商标等监管职能整合起来,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改革推进一项,做成一项,大大提升了政府在改革中的公信力。
锐气,制度创新激发最大活力
转变改革思路,变政策优惠为制度创新,才能昂扬“锐气”。
当前浦东的重点是发展服务经济、开放经济和创新经济,在此过程中政策优惠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必须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上海自贸试验区引领新一轮改革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这也给了浦东很大启示。
制度创新,时不我待,一波波挑战已经袭来。当前,浦东涌现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新生商业力量,多从现有制度的空白处、夹缝中生长出来,给多少补贴意义不大,关键是要政府及时破除阻碍其发展的制度瓶颈。
为了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浦东今年还在上海各区县中首个主动将建设用地规模降了下来,并坚决否定了几个用地面积过大的项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只有关紧水龙头,才能真正倒逼制度创新、倒逼产业能级提升。浦东要与全球城市去比,争取在每个领域都能有标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