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人生路

31.03.2014  16:33

  2014年3月26日,在 渠县 涌兴镇民政办主任胡凤英的帮助下,笔者得以有幸寻访到93岁的原国民党陆军少校团长、抗战老兵王定芳。他现居住在 渠县 涌兴镇庙寨村一组,年事已高的他须发皆白,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口齿清楚,思维清晰。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王定芳老人娓娓道来……

  16岁那年,他被拉“义壮”成为了“国军”

  据生于1921年2月14日的王定芳老人回忆,他少时家境尚可,读过私塾,念过四书五经。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10月28日,王定芳被拉“义壮”(即拉壮丁),随后送到万县兵役局。1938年1月,转编入国民党九大主力军之陆军第八军103师307团第二营机枪第二连。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没多久便被调任为营部当司务长。1938年10月,又被调入307团任团部副官。期间,他所在的国民党第八军,驻守湖北,抗击日寇。

  23岁那年,他亲历了光耀史册的“松山战役”

  1943年9月,王定芳所在的国民党第八军奉命由湘入黔整训,后又调赴滇南文山一带驻防。1944年春,蒋介石为打通滇缅公路,突破经济封锁,争取外援,发起滇西、缅北战略大反攻,著名的滇西大反攻战役爆发。第八军奉命由文山向云南保山进发,进攻云南的龙陵、腾冲地区。松山是滇缅公路咽喉,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日军建造了坚固无比的堡垒群及各类掩体,配备了一一五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及坦克等,总兵力1280人。国民党军屡攻不下。1944年6月下旬,第八军103师奔赴松山战场,由第八军副军长李弥任前线总指挥,主攻松山。经几十次冲锋后,第八军官兵伤亡超过两千人,仍然没有取得战果。接后来,采取了新式战术,向日军堡垒内进行火焰喷射,引起堡垒内物体燃烧,弹药爆炸,造成守军窒息死亡。同年7月底,第八军终于攻克松山重要据点滚龙坡和大哑口。但攻克松山主峰却异常艰难。持续一个多月后,部队通过开挖坑道、填放巨量TNT炸药引爆的方式,将松山主峰爆翻了,驻守日军被炸的无影无踪。之后,第八军继续扫清日军残余据点,于1944年9月8日彻底歼灭了日军驻扎松山的守军。但第八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3800余军人战死沙场。那年,他23岁。

  松山战役后,王定芳所在的第八军又乘胜攻克了腾冲、龙陵芒市…… 战后,第八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调到保山,后来又被空运到陆良进行整补。王定芳所在的307团团长程鹏升任为103师副师长。随后,第八军奉命向贵州、广西前进,准备参加反攻桂林的作战。中途到达泸西时,日本无条件投降。

  28岁那年,他参加了国民党军集体起义

  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以103师为基础,成立了39军,程鹏升为军长,曾元三为103师师长。1947年,王定芳被派送山东学习译电,成为103师译电员(少校团长级别)。1949年10月15日,美械装备国民党军第39军主力、第103师由师长曾元三率部5000余人在广东省三水县城举行了起义,王定芳是起义人员之一。那年,他28岁。

  103师起义后,王定芳被编入第二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斗。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后,王定芳随部队返回广东电白。因曾是国民党军队少校团长职位,在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改造后,于1950年下年人民政府为他开据了“遣散证”,自主从广东徒步回四川原籍。沿途之以“遣散证”为资证在相关办事处免费食宿。1952年4月,王定芳回归故乡四川省 渠县 涌兴镇庙寨村。

  31岁那年,他开始了新的定居生活

  回到故乡的王定芳得到了妥善安置。1952年6月,在村农协会主任李于林的撮合下,与本社也因丈夫被拉“义壮”后失踪,时年35岁的妇女李加珍结为夫妻。那年,他31岁。

  王定芳与李加珍情投义和,相扶相携,共同抚育李加珍与前夫生下的一儿一女,此后未再生育。回乡后的王定芳,不仅积极协助农协会开展查田产打地主富农运动。1955年至1963年,他还担任了大队会计一职。

  多年来,王定芳奉公守法,为人谦和,公道正派,乐善好施,睦邻乡亲。朴实的乡亲也予以他更多回报。即便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未有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定芳更是焕发了活力,积极支持村里事务。村里张家李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主动前往免费当起支客司(司仪),每年春节,也为邻里乡亲义务撰写春联。

  67岁那年,他被确认为集体起义人员

  

(王定芳展示他的起义人员证明书)

  198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确认王定芳为起义人员,证实其作为国民党陆军部队少校团长,参加了1949年10月在广州的集体起义。那年,他67岁。

  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王定芳妻子李加珍于1987年病故。其子王万成、女儿王万英均已过世,其孙王世平也病故。其孙媳方秀英又于2010年组建了一个新家,与其夫孙缝明一家8人,共同担起伺奉王定芳的义务。

  在采访临末,王定芳老人说,他现在每月除领取45元起义投诚人员补助外,还可领取55元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款、112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100元的高龄补助费,累计已达312元。他深深地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更感谢父老乡亲!(杨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