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对党忠诚这根思想基柱

19.05.2015  17:14

——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内核要求(一)

□本报评论理论部

编者按: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中央着眼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这次专题教育,中央强调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明确了“三严三实”的内核要求,划出了检验专题教育成效的基本标准。即日起,本报围绕忠诚、干净、担当,推出系列评论文章,敬请垂注。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人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在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强调必须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思想基柱,不仅是对每个党员的政治要求,更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忠诚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需要每一位党员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

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孰实、坚守道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做人先立德,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立个人品德,还要立信念大德,始终对党忠诚。“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视死如归的坚贞信仰和永不叛党的绝对忠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但信仰和意志的考验无时不在,防止理想滑坡、信念动摇更加重要而紧迫。

毋庸讳言,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一些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少数干部把对党的忠诚变成对某个人的忠诚、对关系网的忠诚,培植个人亲信、搞团团伙伙,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歪风邪气面前不敢坚持原则;还有的把忠诚意识功利化,把对党忠诚作为向组织交换的筹码;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背叛了党的宗旨。这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便是没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理想信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当前,我们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长期执政的新考验,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把对党忠诚作为思想基柱,真正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规矩、讲大局。

讲政治,就要历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坚守“永不动摇信仰”的执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考验并不比战争年代少。领导干部对党忠诚,首先要在政治上做到忠诚可靠,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三个自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始终站稳政治立场。

讲党性,就要强化党员意识,自觉以党员标准约束规范自己。忠诚党的事业,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帮助,离不开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每位党员都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更好地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加强党性修养,求得不断进步。

讲规矩,就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时时以“七个有之”为鉴戒,以“五个必须”为准绳,在心中划出纪律和规矩的红线。漠视政治纪律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近年来陆续查处的腐败窝案,充分暴露出在某些领导干部眼中,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已被漠视。这并不是说党的纪律和规矩发生了变化,而是这些人的脑子里根本没有了纪律和规矩这根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并且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这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略,也是对党内存在问题的鲜明态度,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讲大局,就要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的关系,凡事出于公心,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沉下心来为党和人民干出一番事业。如何对待进退得失,量化着为官做人的觉悟和境界,量化出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度。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患得患失,这与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相背离。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大局,把党的事业的成功视为个人的最大成功;正确对待组织,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始终铭记组织培养之恩;保持平常心态,在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知足,在能力素质、履职尽责等方面知不足,以平常之心对待个人进退得失。

忠诚是官德之魂,也是为官之要。能否做到对党忠诚,把党的执政使命落到实处,绝非个人小事,而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践行“三严三实”,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对党忠诚,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坚持更高的标准和尺度,追求更高的觉悟和境界,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和政治素质,展现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