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发展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化
《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定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和讯网全程播报。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长马蔚华出席会议并发言。
以下为文字实录:
11月20日,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出席“《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谈到当前三中全会后的金融改革时指出,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会通过传导影响所有银行的定价机制,影响商业银行本身的生死存亡。在商业银行银行面临多重压力的现状下,马蔚华也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包括发展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以及改进流程,提早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
2013年11月18日-20日,“《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在“全体大会五:金融新政配套实体经济”环节,与会嘉宾对三中全会和金融改革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避免风险的情况下有力推进改革给予了解读。
马蔚华表示,银行近年面临转型、脱媒、还有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多方受敌,压力很大。“但是银行不经历这个考验,不经历这场洗礼,永远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这对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马蔚华表示,提到利率市场化虽然是直接想到银行,但这和一般商品价格的市场化有很大差异。他进一步解释说,一般商品影响是供需双方,而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会通过传导影响所有银行定价机制,还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生死存亡。
马蔚华强调,这绝非耸人听闻,在国际银行发展历史上有非常明显这样的记载:美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完成利率市场化,这个过程中利差减少50个基点,从1997年开始每年有四五家中小银行倒闭,整体不良率从6到13。台湾利率市场化全行业亏损,日本利率市场化泡沫破裂,“所有这些例子还历历在目。”
马蔚华回顾了自己任职招商银行时,应对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完成两次转型所做的三件事:发展中小企业,马蔚华称之为“一举多得”;第二,发展零售业务,因为“利差收入为主的时代肯定要过去”,发展零售业务最终要发展财富管理,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将来可以应对利差缩小。第三,千方百计改造流程、电子化、减少成本。
马蔚华建议,这三件事商业银行早点做,应对利率市场化就不一定有大问题。他呼吁说,各家银行都在努力,但是利率市场化光靠商业银行还不够,还需要监管、央行、政府创造一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