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贷“真相”

16.01.2014  19:35
核心提示:小微贷款各大银行2013年的年报里都出现了这个吸引眼球的词语。 一场围绕小微贷款的蛋糕争夺战正日趋激烈: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

 

      小微贷款——各大银行2013年的年报里都出现了这个吸引眼球的词语。

      一场围绕小微贷款的“蛋糕争夺战”正日趋激烈: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12月,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均增速迅猛,平均增速超过18.22%。

      有人形象地将小微贷款——曾经不被看好的边缘业务——视为银行寻找曙光的“新大陆”;也有小企业主因此欢呼——他们觉得可以更容易从银行借到更低息的贷款了。

      “我必须给银行小微贷泼一盆冷水了,”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陈永杰说,“根据国务院做过的统计,中国只有3%左右的小企业从银行拿到过借款,事实上,只不过是表面繁荣。”

      事实也许更接近于天津小企业主石楠的抱怨:“如果银行真这么容易借到钱,谁还去找小贷公司?”

      幸运的石楠

      石楠是这3%申请到贷款中的一个。

      他在天津滨海新区经营一家环保幕墙装饰公司。原材料价格低的时候,石楠就需要进料储备,通常都需要近百万资金,而项目多的时候他不可能有这么多流动资金。

      于是,他在天津农商行申请了贷款,对石楠来说,他并不介意银行审批的复杂,他更关心成本。

      石楠选择的是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不同的是,他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银行承兑汇票。这样一来,石楠除了要付贷款利息之外,还要付承兑汇票手续费和票据贴现利息。

      “我算过,一笔5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我的成本大概是60万,企业还哪里有利润呢。”石楠算过各种方法的贷款,银行担保贷款还是最划算和风险最小的,只是对公司资质的要求比较高。

      急需用钱的时候,石楠也去借过利息更高的“高利贷”。

      有一次,公司需要200万给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补货,手头没钱的他申请了贷款,却左等右等审批不下来。于是他把路虎越野车抵押给典当行,套现了三十万先买了急用的原料,两个星期后贷款批下来,他又花三十二万把路虎赎了回来。

      后来,石楠才知道,银行批贷有前后次序,贷款额度大的优先,在银行存款多的优先。给他办贷款的业务员告诉他,因为他平时贷款额度比较大,已经算是快的了,有的人根本排不上队。

      当然,石楠只关心成本是因为公司有四个财务人员,他根本不用操心审批过程到底有多复杂。

      记者征询多家银行得知,申请银行贷款通常所需材料包括:营业执照、技监局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贷款卡、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简历、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联营协议、近一年结算账户明细、三年财务报表、融资合同。

      “第一次申请贷款时,我光是交个申请就跑了三遍银行,”石楠公司的财务小蕊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后来我是找专业写申请的公司,花了500块钱买到了合格的申请。”

      记者致电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深圳分行业务员,他透露,一般而言,规模小,利润低,风险高的行业,银行都不会批贷,而且银行对有一定固定资产的个人,即便不是抵押贷也需要审核房产。而批贷速度和申请人在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业务量有直接关系。

      “我还算是幸运的,能申请到贷款。我的朋友公司在外地,来天津做外业在两边的银行都申请不到贷款。”石楠说。

      可他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比起那97%,他的幸运很可能来自于5500万的公司注册资本。更多小企业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也就得不到银行的青睐。

      表面繁荣

      一面是小企业主借不到钱,另一面却是银行小微贷款业务的飘红。

      据央行公布的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8个和1个百分点。除一直主打小微金融牌的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等民营银行外,不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开始调整战略全面进军小微市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这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倒逼之下的结果,银行不得不‘下沉’业务,如果中小银行现在还不开始做小微贷,利率市场化之后再想转型难度非常大。”

      单纯从政策角度讲,银行业务“下沉”,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年初,银监会在下发全年各重点业务相关指导意见中,要求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考核指标,也就是小微贷增速不低于上一年水平。

      早在2012年,银监会就已经提出过“两个不低于”的小企业贷款考核目标,即信贷投放的增速要确保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要确保不低于上年,从而推动银行信贷支持小企业发展。

      可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小企业主都借不到钱,三年时间,“不低于”政策又是如何执行的?

      陈永杰介绍,近三年统计数据,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均达到30%,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站在了世界领先水平。

      “短短的几年之内怎么达到这个水平?”陈永杰发现,方法很简单,“只要改一改统计标准。”

      2012年,陈永杰参加某银行小微贷专项座谈会。会议间隙,他询问企业情况,结果得知,与会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没有一个是低于千万级的,“好几个上亿,人数最大的是四千多人。”

      2011年国务院重新颁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不同行业划分中小企业标准不同,例如,房地产行业营业收入在20亿以下属于中小企业,信息传输业营业收入10亿以下,还有其他一栏只要人数小于三百人,没有营业收入上限。

      陈永杰发现,在国务院最新统计中,超过一百亿元的小企业就有17家。

      “什么概念?小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应该是千万级,我们达到了一百亿。这还是小企业吗?这样的指标再高又和小企业有什么关系?”

      陈永杰道出了银行小微贷的表面繁荣:“我们的监管部门表面上是大力发展小金融,我跟他们有过接触,实际上他们有一系列的考虑,推动小金融的发展是有顾虑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缺陷。”

      银行的顾虑

      最大的顾虑,恐怕就是银行的切身利益。

      天津某银行小微部客户专员马方(化名)告诉《中国周刊》记者,“目前准入的控制还是维持在中型企业的标准,虽然略有放宽,还是无法满足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

      在马方的团队里,中小企业贷款团队是一个专门的流水线,有专门的销售人员、审批人员和贷后管理人员。目前,他们给中小企业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走大企业贷款的流程通过资质审批,但能过关的中小企业凤毛麟角。而另一种是办个人信用卡,但这种方法增加了是银行的坏帐率。

      马方介绍,大部分小微贷选择的是第二种。而银行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水平仅为1%,基本沿袭了对中大型企业不良贷款率的要求。

      郭田勇坦言,现实中小企业的不良率不可能和大企业持平。尽管“国九条”已经提出要求,提高对小微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但是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没有商业银行主动上调小微贷款不良率。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不良率越低,资本金利用就越充分,收益水平越高”,郭田勇分析,“如果缺乏可以依循的方法就上调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可能给银行带来利益损失。更准确地说,在市场化原则下,银行不会放松其对风险的控制。”

      平安银行新一年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不良贷款总余额68.66亿元,不良率0.95%,而小微贷款不良率为1.24%。

      年报发布后,平安银行表示,不良贷款率高主要是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环境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

      而陈永杰却不认同利益受损,“大银行只不过是对发展真正的小金融没有多少动力。因为通过行政性垄断的存贷款利差,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赚钱。”

      陈永杰指出,目前上市银行的利润占整个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即便给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结果仅仅是银行赚得没有现在多,“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保护那些越来越好的,差的就永远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