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回应监控形同虚设质疑:主要是威慑

27.10.2014  01:41

  《焦点访谈》2014年10月26日完成台本 银行卡里的钱哪儿去了

  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观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几张银行卡。小小的卡片里,存的是真金白银,所以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都很留意,比如卡不离身,不让卡离开自己的视线,输密码的时候注意遮挡等等。但就是这样,意外还是会发生。在西安,就发生了一起银行卡在短时间内集体被盗刷的案件。

  受害者:

  我的卡上25100元给刷走了。

  受害者:

  我卡里27500元没有了。

  解说:

  2013年12月17日的午夜前后这几个小时内,西安各大银行的银行卡用户都突然收到了短信提示,他们银行卡里的钱被人统统取走了。这位姓丁的先生因为卡内现金较多,短时间内被连续多次盗取。

  受害者:

  59万多就没有了。

  解说:

  这一天,银行被盗刷的投诉在西安市各大知名银行迅速爆棚。

  中行陕西省分行保卫部 杨雪梅:

  有20多个客户,卡内资金被转移了。

  工行陕西省分行保卫部 李军汉:

  有14个客户的资金被盗刷。

  农行西安市长安路支行保卫部 马蕊:

  一共60万。

  李军汉:

  总计金额有22万多。

  杨雪梅:

  上升到100多万。

  解说:

  与此同时,来自西安警方的报案统计,愈发令人触目惊心。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察员 李楠:

  西安市的陆陆续续14家银行都到我们这儿来报案,被盗刷的金额总共达到740万,受害群众达到168人。

  解说:

  发生如此大规模银行卡被集中盗刷的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这168名储户银行卡的资金流向记录,被盗刷的740多万元,其中一部分通过银行ATM自动取款机被提现,而大额的钱则发现在台湾被人直接刷卡消费掉。仅购买这些高档名贵钻表就刷走了400多万,其中就包括丁先生的50多万元。

  然而令储户们费解的是,无论是买钻表还是在ATM机上取现,都用到了卡,但此时这些银行卡分明还装在储户自己的腰包里呢。

  李楠:

  我们已经可以判断,储户的卡已经被犯罪嫌疑人复制了,犯罪嫌疑人在用这些复制的卡进行取款和转帐。

  受害者:

  但是我的卡的密码没有泄露过。

  受害者:

  我没有泄密啊。

  解说:

  卡未曾丢失,密码也没有特意被泄露过,这168名储户的银行卡是怎么被他人复制的?取款密码别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李楠:

  我们调取了大量的银行自助银行和ATM机的监控录像,从这些监控录像中我们发现,其中有四个人行迹非常可疑。

  解说:

  这是位于西安市繁华地段的一个自助银行监控画面显示,2013年8月16日晚上19:24分,一名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球拍套,身上还斜挎着一个小包,走到ATM自动取款机跟前,插进一张银行卡。接下来,他并没有继续操作取款机,而是从球拍套里拿出了一个长条状的东西,安在了取款机的上方,反复按压固定好之后,把银行卡退出卡槽,但没有取走,又从挎包里掏出一个什么装置,套在取款机卡槽的外面,然后把卡经过这个装置重新插进卡槽,确定使用一切正常后离开,整个过程也就1分钟左右。

  监控显示,西安市区里不少自动取款机,都像这样被人做了手脚。四、五个钟头过后,这些人再过来把这些装置取下来带走。他们每天装了拆,拆了再装,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了5个月。

  那么这些人到底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装的是什么,干什么用呢?

  警方经过昼夜追查,4天后,4名台湾籍嫌犯在湖南长沙落网。

  记者:

  这是一个什么?

  李楠:

  这是一个他们俗称为眼睛,其实就是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的摄孔在这里,比较小,你像我们在嫌疑人那儿搜查到的摄像头,他就是根据这款机型专门设计的,这样一贴到这个上面,这样的话老百姓从外观上很难发现这是后加的装备。刚好这个摄像头对着的就是密码区。他们装好摄像头以后,会根据咱们这个进卡口的规格制作出他们所用的老鼠,也就是测录器。老百姓在插卡进行操作的时候,把卡先过了他们的测录器,然后才会进到银行的读卡器里面。这个测录器有存储的设备,有读取的设备,把老百姓的卡的资料就盗下来。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查员 柴晋辉:

  嫌疑人获取客户的银行卡磁疗信息后,将信息导入电脑,然后再通过写卡器,用一张空白卡,这样一刷。将磁条信息写入到空白卡中就制作了一张和客户一模一样的银行卡。

  解说:

  而像这样已经制作好,随时可以盗刷的伪卡,警方从嫌疑人那里发现了243张,除此之外嫌犯电脑中还储存有另外900多张银行卡的磁条信息及其密码。如若全部成功盗刷,损失不堪设想。

  由于此案当中,储户的银行卡信息全是在使用银行的ATM自动取款机时被盗取的,人们不免对银行的日常安保措施提出了质疑。

  受害者:

  银行肯定有大责任。

  受害者:

  它监管不到位,那应该有人看管。

  记者 李娟:

  实际上我们在所有银行的ATM机区域,都能看到他们安装了有监控设备,比如说像我头顶上这个摄像头,就能够看到是谁进入了ATM机这个区域,此外像ATM机也安装了多个像这样的针孔的摄像头,能发现是谁正在使用这台ATM机,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犯罪团伙对ATM做了手脚,银行人员却没有发现呢?

  记者:

  这个是你们的一个监控室吗?

  杨雪梅:

  这个是它的一个网点的监控室。

  记者:

  平时有人值守在这里,监控这些监控录像吗?

  杨雪梅:

  这里没有人值守,但是每天会有专人来,看设备运行正常不正常,有什么异常情况没有。他会回访一些,把所有的通道都要检查一遍。

  解说:

  营业网点的监控室无人值守无法实时监看,但按银行要求,每天要有专人对监控录像进行搜索回放,结果这个环节也漏查了。

  除此以外,各省行还有一个安保监控中心,这里不仅设施更完善,而且24小时有人值守。

  记者:

  如果一个人走过来,在往上面动手脚装,你能发现吗?

  中行陕西省分行保卫部 寇亚东:

  我们现在发现不了他,点太多了,我们关注这个点的时候,他可能在其他的点在装。

  记者:

  那我们监控的作用是什么?

  寇亚东:

  我们监控的作为主要就是威慑。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 田跃正:

  他们前期在踩点做手脚的过程中,几乎就不做任何掩饰,说明室外监控,室内监控形同虚设了。

  解说:

  除了监控设施外,夜间巡查、对ATM机设备进行手检,按规定都是银行日常必须要采取的安保手段。在ATM机被反复动手脚,前后持续5个多月的时间里,但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银行能做到位,这样的盗卡行为都不可能发生。

  主持人:

  在两岸警方协力配合下,这个台湾籍的犯罪团伙在大陆和台湾被一网打尽。像这样窃取、收买、非法提供银行卡信息以及伪造、盗刷银行卡的犯罪都属于伪卡类犯罪。近年来,这类犯罪频繁发生,成为影响支付安全的“心腹之患。

  除去个人原因,大家在节目中也看到了这里面还有管理问题和技术漏洞。尽快把磁条银行卡升级为更安全的芯片卡,把日常的监控和检查按规定做到位,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才会少受损失少担心。

   节粮 我们在行动

  主持人: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话我们说了几十年。现在,我们手里有粮了,心也不慌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粮食浪费现象,让人心慌。

  现在,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有上千亿斤,和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差不多。爱粮节粮,亟待行动。

  解说:

  辽宁省开原市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此时部分正是农民们收获玉米的时候。

  记者发现,这里的农户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玉米仓。

  记者:

  就是你们村里是不是家家都有?

  村民:

  种地人家都有。都得两、三个,这家五个,这家三个,后面那两个那还五个。

  解说:

  这些玉米仓摆放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成为村庄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不要小看这种玉米仓,以为它是为村庄添了风景,其实不然。这可是农民们节约粮食,减少存储中玉米损失的神器。

  村民 赵长发:

  这个仓太好了,我们装粮一个是不捂,耗子还嗑不着,还不霉烂。这是最好的条件了。

  解说:

  过去,农民们储存玉米的方法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堆在地头儿或自家的院子里,稍微用点心的也就是做一个简单粮囤。这种储存玉米的方式,每年让粮食损失不少。

  赵长发:

  第一是鸡刨狗蹬,耗子还嗑,老鼠嗑,第二个就是霉烂,得损失10%。

  解说:

  粮食损失了,亏的就是收入。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农户储粮每年在5000亿斤左右,因储粮方法不当造成的损耗为8%,也就是说每年我国农户在存储过程中造成的粮食浪费就达到400亿斤。

  堵住这个浪费的黑洞成为当务之急。而这种玉米仓就是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储粮,减少粮食损失的措施之一。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 董殿文:

  这种储粮仓,它特别要强调一点它的宽度,它的宽度是1.5米,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风的穿透力是0.8米,两边一穿是1.6米,1.5米中间有10公分是互相穿透的,保证玉米在储存过程当中不能够生霉的,保证安全储存。

  解说:

  这种新型的储粮仓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农民的青睐。老赵一家一下子就买了好几个。

  每个粮仓国家和地方政府拿总造价的60%,农民只拿40%。虽然自己要花点钱,但是老赵却认为这钱花得值。

  赵长发:

  值,太值了,在过去搁在地下的粮食糟践那些,这些不糟践还卖个好价。怎么不值呢,太值了。现在放在粮仓里能增收10%,里外一翻能差20%。

  国家粮食局局长 任正晓:

  从2007年开始,我们全面实施农户科学储量的工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26个省区市为817万户配备了科学储量仓,并且对他们进行科学储量的培训,进行继续指导,效果很好。大体我们算了一下,平均可以使农户减少6.5%的储粮损失。

  解说:

  在节粮过程中,消费中的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为了减少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学校、企业都开展了“节约一粒粮”的光盘活动。

  记者在清华大学学生食堂采访时看到,这里除了随处都可以见到节粮爱粮的小贴士,营造杜绝浪费的氛围以外,为了方便学生节粮爱粮,鼓励吃饭“光盘”,学校有关部门想了很多小窍门儿。

  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魏强:

  就是在收盘处,如果这个学生拿这个光盘过去吃完了光了之后,他会领到一个酸奶的小票,学生凭着酸奶小票,可以在食堂领一袋免费的酸奶,通过这种活动就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节粮的好习惯。

  解说:

  在这里的学生食堂,记者还发现,米饭的份量可以有很多选择,最多的5两,最少的只有1两,而且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碗来区分,一目了然。这里卖的馒头也是有大有小,甚至还有四分之一大小的馒头,这些不同分量的主食,方便了学生按需选择。

  清华大学学生:

  我觉得挺好的,根据自己的分量自己来选择,也避免了一个浪费,金钱方面包括粮食方面的浪费。

  记者:

  你买完了这些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能吃光吗?

  清华大学学生:

  基本上可以,尽量不去浪费吧。

  主持人: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靠增产,也要靠节约,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而且我们也无权浪费。杜绝损失浪费,除政府推动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我做起,从孩子的第一口饭开始,从每个家庭做起,把每一顿饭都变成实实在在的“光盘行动”,把爱粮节粮变成一种行为习惯。

  感谢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文章关键词: 银行卡 监控 取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