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精神照亮川师大研究生成才之路——川师大研究生2016年暑期重走成昆线实践学习小记
7月16日至2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李北东,铁道兵老战士、学校首席教授蔡方鹿,学校教师李晟,王延华带领不同专业的17名党员硕士研究生,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延伸到被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线,前往四川省凉山州开展以“学习铁道兵精神,助圆凉山小康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7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德昌县烈士陵园进行了祭扫活动。师生们聆听了陵园工作人员对陵园情况的简单介绍:陵园中,安息着104名烈士,其中有当年为修建成昆铁路而英勇牺牲的铁道兵战士们。蔡方鹿作深情的发言,悼念逝去的老战友。全体成员为烈士们敬献花圈和鲜花,深切缅怀逝去的铁道兵战士。
师生为烈士们献花
祭扫烈士陵园后,实践队徒步行走了成昆铁路腊鹅二号隧道、金沙隧道,其中,金沙隧道是徒步行走成昆线过程中最险要的一段,长度近800米,步行大约需要十几到二十分钟。途中,蔡方鹿作为已退伍的老铁道兵战士,为师生们详细叙述了当年他所在的铁道兵10师46团1营如何在技术落后、任务繁重又紧迫的情况下修建隧道的过程,还有他战友为修建铁路而英勇献身的事迹。这也是他第8次带研究生重走成昆铁路线,从2009开始,每年夏天,他都带研究生同学们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实地考察参观成昆铁路、祭拜铁道兵烈士,带领学生了解铁道兵事迹,学习铁道兵精神,以自己和战友的事迹教育学生。
蔡方鹿讲述铁道兵烈士事迹
随后,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德昌县锦川乡金沙村三组拜访当地村民,开展了田野考察。通过同当地村支书和村长的沟通、交流,实践队了解金沙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近况,重点询问其经济发展详情、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且结合金沙村的实际条件为其未来发展规划建言献策。金沙村三组占地面积为190余公顷,共计70余户,村民共480余人,人均年收入一般在2万-3万元之间。金沙村目前以发展养殖业、林果业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核桃、板栗、桑葚等经济作物也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当地鲜核桃的亩产量可达到3500斤左右。成昆铁路让当地交通更为便利,给当地人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了沿线农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当地实情,李北东书记建议金沙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开发当地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等等。
金沙村田野考察座谈
李北东给金沙村村民赠书
为了调研加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少年儿童中传播国学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7月17日晚,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西昌市参与了由西昌市关工委和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举办的儿童读经大会。本次活动有近30余名3至10岁的儿童参加,现场有300余名西昌当地市民前来观看。活动上,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北东教授做了开场致辞,强调了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国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习和弘扬铁道兵精神的重要意义。随后,暑期社会实践的全体成员慷慨激昂地朗诵了《朱子家训》,在当地儿童中宣扬传统美德,传播国学文化。活动最后,实践队成员以《铁道兵志在四方》、《卡沙沙》两首歌曲结束了本次活动的表演,他们用歌唱的形式给西昌市民诉说铁道兵事迹,宣扬铁道兵精神。
诵经大会中实践队演唱表演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考察。整个基地从建设到现在为止,已经承担了国内外87次发射任务,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成与成昆铁路和铁道兵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考察早在六十年代末便开始了,但正式建设到建成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依托成昆铁路完成的,没有铁路的修建,就没有现在飞速发展的发射基地。
7月19日,暑期实践队来到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进行调研。博物馆占地60余亩,主管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珍藏历史文物1100余件。该博物馆以再现成昆铁路悬崖峭壁的施工场景为主线,以历史图片和文物为辅助,旨在纪念曾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立下丰功伟绩如今却已消失的特殊兵种——铁道兵,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铁道兵精神。在博物馆陈馆长的讲解中,师生们了解铁道兵事迹,感悟铁道兵精神。
师生与老铁道兵交谈
7月20日上午,在铁道兵博物馆馆长陈明祥主持下,实践队在金口河参加了老铁道兵交流座谈会。会议以“永远的铁道兵”为主题,回忆了当初修建成昆铁路的历史,赞扬了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对于青年学生思考并学习铁道兵精神提出了指导。在会议上,5位老铁道兵战士回忆了自己参与修建成昆线的相关往事,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铁道兵战士是怎样的一群人。那些真实而动人的历史事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实践队在金河口铁道兵博物馆门前合影
暑期社会实践后,研究生们就暑期社会实践举行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就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探讨了何为铁道兵精神,以及此次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什么是铁道兵精神?勇敢无畏、忘我奉献、高度责任、深情大爱。不怕苦、不怕累是铁道兵精神,自力更生是铁道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铁道兵精神,淡泊名利、对祖国忠诚,甘愿为祖国奉献牺牲是铁道兵精神,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也是铁道兵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铁道兵精神照亮自己的成才之路。
据悉,以铁道兵精神培育研究生,已经成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的一个特色,铁道兵老战士,学校首席教授蔡方鹿连续8年带领学生重走成昆线,祭奠铁道兵烈士的英灵,缅怀铁道兵的功绩,学习铁道兵精神,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鲜活的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追求。在跟随蔡教授参加过行走成昆线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留下的感言和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出,铁道兵精神已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已涌现出不少取得突出成绩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同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被评为甘肃省武威市优秀共产党员;有的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新星,又被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评为学术新人奖,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赴意大利罗马大学留学深造;有的晋升副研究员,荣获纳通儒学奖学金,并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儒学专业博士生;有的同学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在政府机构努力工作……铁道兵精神带给他们的教益,使之能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勇于克服学习、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提高自己,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研究生们一路前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用行动去践行,并将其代代相传!
蔡方鹿在徒步行程中讲述当年修建铁路情况
图为实践队徒步行走成昆线